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牛汉老师的那次见面【原创随笔】

(2009-04-09 02:15:20)
标签:

远行的星光

牛老

牛汉

李小雨

诗歌

李瑛

北京

文化

分类: 星光心情文字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35e940dfb7d68400495403df.jpg

   牛汉

 

 牛汉.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绘画,1940年开始发表诗,代表作: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其实,牛汉老师的这些经历各种资料上介绍了很多,也很详细,本人再介绍便显得多余。不过本人却有幸得以和牛汉老师一次谋面,聆听了牛老的教诲,使我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感悟颇深。同时,在和牛老的交谈中,深感牛老那刚正不阿、心胸宽阔的思想境界。

   

    记得那是1990年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了一次诗人笔会,我作为诗歌爱好者被邀请参加了笔会,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那天,北京的气候非常寒冷,从南方匆匆赶到北京的我身上只穿了很薄的一件棉衣,好在我在北方当了几年兵,对北方的气候还算适应。

   

    笔会的第一天,来了很多我国的著名诗人。著名诗人李瑛穿着一件风衣走来了,随同李瑛而来的还有老诗人杨子敏、《诗刊》编辑、李瑛的女儿李小雨,以及当时年轻帅气的《诗刊》编辑、当今的著名编剧邹静之等。

   

    最后一位来的便是牛汉老师。牛老身穿一件黑色的棉衣,头上戴着一顶咖啡色的毛线帽,戴着一副眼镜,高大而挺拔的身材,看上去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北方血性汉子,当时牛汉老师已经是近70岁的老人了,但给人的感觉却依然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那天下午3点左右,李小雨和邹静之正在我的寝室里为我带去的两首诗歌进行指导,这时,突然牛汉老师闯了进来,我立即下意识地像当兵时一样,马上站起做了个立正的姿势,牛老见后笑了,那样亲切、和蔼。

 

    于是,我们便坐下来开始了闲谈,更多的是听牛老讲述他那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牛老兴致勃勃地像讲故事一样,从他小时候放牛开始,一直讲到他1980年平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70年代在“五七干校”劳动期间的一个很少有人知晓的故事。当时牛老和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都在这个“五七干校”劳动,因为两人主张不一样,郭小川善写政治抒情诗,而牛老却认为郭小川这样做另有别的目的,并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因此,两人经常吵架,但过后,牛老又悄悄地给被看管的郭小川送饭。听罢这个故事,我进一步了解了牛汉老师的做人品质,当时牛老真诚、善良而充满血性的个性给了我极深的印象,使我肃然起敬。

   

    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了,听了牛老的人生经历,我感觉自己是在读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充满了苦难、真诚、意志、正直、善良......

   

    牛汉老师临别的时候,在我的本子上写了一句我一生受用的留言:“写有血性的真诗!”。这句留言意味深长,宛如牛汉老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我一直珍藏着牛汉老师的这句留言,并用来鼓励和鞭策我的诗歌创作,鞭策我的人生。

   

     时隔半年后的1991年夏天,我的诗歌《黑头发飘起的时候》在一次全国青年诗歌大赛中荣获金奖,李瑛等著名诗人为诗歌撰写了评论文章,我在受宠若惊的同时,再一次领悟到了“写有血性的真诗”的真正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