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兰老师
安兰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7,648
  • 关注人气:27,2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蘭老師說故事   金星手法的人文關懷

(2017-09-16 00:08:25)
标签:

星座

教育

娱乐

文化

分类: 基礎占星

喜欢养士的孟尝君,有一次遇到一个乞丐叫冯驩。冯驩的为人,非常勇于争取自己的立场。第一次出现时,冯驩穿着草鞋,因为他太穷了,所以,孟尝君把他列入乞丐级的传社。

在孟尝君的养士中,有好几种等级的住宿,乞丐级的住宿叫传舍,第二级是幸舍,最高级是代舍。

冯驩对于自己的等级有所争执,他说:「回去吧!这里连鱼都吃不到。」

后来孟尝君将冯驩调到幸舍,这下子有鱼吃了。可是,冯驩又说:「回去吧!这里连车都没有。」

最后,孟尝君又将他调到代舍,这可是最高级的位置。这个时候,孟尝君觉得食客三千的开销实在太过庞大了,因此,他想找个食客做他的讨债专家。

冯驩这时就上路,他带着借据去薛地讨十万的债。任务达成后,冯驩很阔气的杀牛摆酒,还钱的、没还钱的,都过来大吃大喝。冯驩还叫那些还不出钱的人,将借据全部烧掉。因此大家都称赞,孟尝君了不起。

孟尝君知道这件事后,脸都臭了。可是,冯驩的思考是属于更大框架的思考,他对孟尝君说:「今天我如果不免费请大家喝酒吃肉,你想想看,这些人会全部到齐吗?所以我杀牛摆酒的目地,就是让全员倒齐。把这些呆账记录下来还钱的日期。还不出来的钱,干脆痛痛快快的一笔勾销,也让你孟尝君赢得一个好名声。」

从这个小小的故事中我们发现,一个人能够公平的处理事情,能有另类的思考模式。冯驩脱离了一般的理性思考框架,从感情的立场出发。杀牛摆酒,是带着金星的欢乐去收帐,最后帮他的主人将钱收回来,还落了个好名声。

在当时,冯驩非常清楚自己的价值,因此他毫不客气的提出,要孟尝君让他住在最高等级的房舍里。这就是属于白羊座的北交点。不用客气,应得的,就要去争取,反而可以得到别人的敬重。

北交在一宫的人应该要学习,让自己变成一个更有个性的人。

这个故事里的冯驩,他平衡了自己的需要、别人的需要、以及孟尝君的需要。在这三个需要点上,他都能做到最好的平衡。

接下来,再说一个冯驩的故事。因为孟尝君的名声太好了,以致于齐王灭了孟尝君的职位。当时,他的三千食客,树倒猢狲散。冯驩告诉孟尝君:「我有个方法可以恢复你的相职,而且你的奉禄还会增加。」

因此,冯驩坐着华丽的马车,带着大礼到了秦国。他对秦王提出「雌雄论」,他说:「秦国和齐国,差距不大,在雌雄之间。差距小的就是雌国,差距大的就是雄国。」

秦王听了可着急了,他问树倒胡孙散:「你能让秦国变成雄国吗?」

冯驩就说:「齐王有个很严重的问题,他有个好宰相孟尝君却不用他。如果,秦王能用,你就可以知道齐国很多内在的秘密。不如趁这个好机会,把孟尝君接过来秦国,如此秦国就会变成雄国了。」

秦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马上用黄金二千四百两去接孟尝君。这个消息一传出,冯驩又对齐王说:「秦王已经秘密派人来接孟尝君,他一去到齐国可危险了。大王要尽快恢复孟尝君的相位,而且奉禄要增加,才能表示对他的歉意。」

齐王一听,果然不假,秦国果然派出大车大礼来接孟尝君。这时,齐王马上恢复孟尝君的相位,而且为孟尝君增加了千户奉禄。

孟尝君恢复承相的地位后,那一群食客又回来了。这时,孟尝君感到相当寒心。他想:「这些食客我平日也待他们不薄,我一失去承相的职位,大家是树倒猢狲散的,太现实了…」

冯驩却提出他的另类思想:「物有必至,事有固然。你看看有钱人的朋友多,交际不完;而穷人因为没钱,所以没有几个朋友,这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冯驩还说:「人,就是一个趋力性,那里有好处就往那里跑,这就是人的本性与人的自然。」

这个隐喻,使的孟尝君不再去怨恨这批现实的食客。也恢复他的本性,重新招待这些食客。

这是思马迁写的「列传」里头的精彩故事之一。在列传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物的鲜明个性,另类的思考,而且很有个人特色。

冯驩做到一个天平座的滋润角色,让齐国、秦国的秤臂摆来摆去,也让孟尝君在中间得到最大的利益。

事实上,他也为孟尝君和食客们得到天平座的合谐。可以看出冯驩这个人,有白羊北交的勇敢和独创的思维模式。他用新思维来看事情,隔除掉陈腐的想法。

从冯驩讨债的角度来看,他使用以退为进的高明手法。这是一种金星的柔软手法,是一种艺术化、人性化的方式,他能够在自己的作风里,了解人性。因此,最后,他希望孟尝君所做的一切,是出自于人性的关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