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

标签:
育儿 |
分类: 中医占星 |

秋季养生
今天的中医课,赖老师讲的是秋季养生!
赖老师在大陆拿博士,他认为,台湾的中医养成教育,不重视易经和黄帝内经!
医易同源,了解易经,对学中医是很重要的!
黄帝内经所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
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
以防秋燥伤阴。具体他说,下列饮食可供选择。
「秋天走到肺经,秋燥伤肺,」五脏中的「肺」对应五色中的「白色」,多食用白色食物来预防、缓解秋燥伤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凉,过敏性体质者要小心!
白色养肺食物
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甘蔗,中药材有杏仁、山药、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但有过敏性体质者则否。
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肝糖,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与黑木耳比,其性偏凉、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强。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干呕;热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烦,为秋令适宜之食补。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此外,对产后血虚乳汁不足亦有效。
藕:性味甘凉,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老师说藕去斑很有效!
菠菜: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之血,通利肠胃,可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饮、肠燥便秘、贫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乌骨鸡:李时珍说:“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肉骨俱乌,入药更良。……肝肾血分之病宜用之,男用雌、女用雄,妇人方科有乌鸡丸,治妇人百病。煮鸡至烂和药,或并骨研用之。”由此可知,乌鸡被视为妇科圣药,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功能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常用于虚劳、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带下等症,对于阴虚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效果更好。
豆浆:是将大豆浸泡,磨为汁,滤去渣,经煮熟而成。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气血不足。久病肺虚咳嗽及痰火哮喘以及淋症。
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神农本草经》上说:“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延年益寿。”事实上的确是这样,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这两种单糖均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对于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
所谓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如葱姜都要少吃!
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下列食品可供选择:
苹果:营养丰富,为水果佳品之一,除供鲜食外,也可作为食品加工。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挤汁服之。苹果含糖量高,在100克苹果肉中含糖15克,其中果糖占5.93克。果糖是天然糖类中最甜的一种,在人体内易被吸收利用。苹果含蛋白质0.2克,脂肪0.1克、维生素C5毫克,还有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磷9毫克、钙11毫克,含酸约0.5%,主要为苹果酸。
现代医学认为,苹果还有止泻、通便的作用。原因是苹果中含鞣酸、有机酸、果胶和丰富的纤维素等。酸类物质有收敛作用,果胶、纤维素有吸收细素和毒素的作用,所以能止泻;同时,有机酸也有刺激大肠的作用,纤维素可促进大肠蠕动,通大便,治疗便秘。
苹果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苹果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并使之排出体外。所以,食入过量盐分时,可吃苹果来帮助排除。因此,吃苹果或饮苹果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
石榴: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用,适用于久痢、久泻、便血、脱肛、带下、胃积腹痛、疥癣、中耳炎、创伤出血等症。
石榴果实营养丰富,成熟时籽粒含糖量达10%~11%,含苹果酸和枸橼酸,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甜者如蜜、含糖量很高;酸者,入口齿根生水,酸中泌甜。
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据《陆川本草》里记载:“葡萄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
柚子:性味酸、寒、无毒,功能理中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削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柚子果肉风味,甜酸适口,除供食用外,果皮可作蜜饯。果汁。袖子以含维生素C丰富而著称,每百克可达123毫克,维生素P的含量也较柑、桔、橙略多,因此更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
柠檬:味极酸、甜,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柠檬酸是各种水果中所含有机酸的一种,以柠檬中含量最多而命名。各种柠檬型饮料如柠檬茶、柠檬汽水、柠檬露、柠檬果汁以及一些风味食品,均须借助柠檬酸才能获得柠檬的特殊芳香和甘酸气味。
因柠檬酸可以与钙离子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络合物,从而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故高血压、心肌梗塞患者常饮柠檬饮料,对改善症状大有益处;此外,柠檬酸还具有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从而成为制作柠檬香脂、润肤霜和洗发剂的重要原料。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營養極其豐富,每100克鮮山楂果肉中,維生素C就多達89毫克,在水果中居第三位;尤其是其含鈣量,每100克果肉 含85毫克,也名列前茅,非常適合小兒、孕婦對鈣質的需求。據北京中醫學院統計,在常用的中藥裏,用山楂做的成藥達49種,丸、散劑46種,片劑3種。山 楂之所以使用廣泛,是由於山楂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欲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 療效。
以上僅是以水果為例來說明常吃些酸味的食品在秋天有益,當然還有些蔬菜在秋天吃大有好處,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在秋天要適當多食些酸的,這樣就能增加肺的功能,以防肺氣太過而傷肝。
秋天飲食調養主要是做到上述兩點,此外還要防止“秋瓜壞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們把它稱為天生的“白虎湯”,但是當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 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 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那麼,秋天究竟該喝什麼粥較好呢?
甘蔗粥(《養老奉親書》)
用新鮮甘蔗,榨取汁約100~150毫升,兌水適量,同粳米煮粥。
本藥粥功能清熱生津、養陰潤燥,適用於熱病恢復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
黃精粥(《飲食辨錄》)
選用乾淨的黃精10~30克,煎取濃汁時去渣;或用新鮮黃精30~60克,洗凈後切成片,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時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本藥膳功能補脾胃,潤心肺。適用於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飲食減少、肺虛燥咳,或幹咳無痰、肺癆咳血。
玉竹粥(《粥譜》)
先將新鮮肥玉竹50克洗凈,去掉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後去渣,或用於玉竹20克煎湯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後放入冰糖,稍煮一二沸即可。
本藥粥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適用於肺陰受傷、肺燥咳嗽、幹咳少痰或無痰,或高熱病後、煩渴、口乾舌燥、陰虛低熱不退,並可用於各種類型心臟病患者心功能不全時的輔助食療方法。
沙參粥(《粥譜》)
先取沙參15~30克,煎取藥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時加入冰糖同煮為稀薄粥;或用新鮮沙參30~60克,洗凈後切片,煎取濃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
本藥膳功能養胃、潤肺、法痰、止咳,適用於肺熱肺燥。于咳少痰,或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咽幹,或熱病後津傷口渴。
珠玉二寶粥(《醫學衰中參西錄》)
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爛熟,而後將生山藥60克搗碎、柿霜30克切成小塊,同煮成糊粥。
本藥粥功能補肺、健脾、養胃,適用於陰虛內熱、勞嗽幹咳、大便瀉泄,食欲減退等一切脾肺氣虛的病症。
生地粥(《飲膳正要》)
將生地黃25克(鮮品)細切時,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約半小時後,潷出汁,再復熬一次;合併藥液濃縮至約100毫升,備用;將75克粳米淘洗時,煮成白粥,趁熱時摻入生地汁攬勻,食時可加白糖少許調味。
本藥膳具有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之功,可用於陰虛潮熱、盜汗、久咳、咳血、食少、消瘦、熱症心煩、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難消等症。
以上所述的秋天喝粥的確有益於健康,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熱藥膳 于身體很有好處。原因是作為藥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讚譽。如《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 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參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