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脏腑与五行关系

(2015-09-08 10:54:4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占星
脏腑与阴阳五行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六腑和其他组织器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在生理功能上各司其职,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说明相互之间依存、制约、协调,乃至与自然界的关系。并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关系是平衡的,如果这种平衡遭受破坏,人体就会生病。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里的『色』说的是物质,『空』为能量。而『蕴』,『藏』也。古代脏为『藏』,故『五蕴』指的是人体中五个『蕴藏』能量的地方,也就是五脏。

在《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中提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同样是说明了『五脏』的功能是用来藏人体的精气,由于精气是一种能量,不是实质的东西,也没有固定的形态,所以能量能充满空间,但不具实质的形体。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故『五藏』各为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

『脏』之五藏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

心主血脉和神志。在体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心为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心脏通过血脉将气血输送至周身。心又为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中心(相当于现代认识的大脑的主要功能),能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并负责管理人体的精神活动。若心的功能良好,则可见精神饱满,思维清晰、聪明敏捷;若心的功能失调,则会表现健忘、精神萎顿、思想反应迟缓等问题。

肝主疏泄、藏血、藏魂和主筋。在体属筋骨和四肢。

疏泄即疏通、调达之意,肝维持全身气(机)运行的流畅,若肝的功能失调,则气(机)会受阻,从而引致身体机能失调。透过肝的疏泄,气(机)保持流畅,则可调和情绪。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便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如抑郁及愤怒等现象。

肝有负责贮藏血液及调节血量的作用,当人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减少,多余的血液便会藏于肝;当运动或工作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便会将贮藏的血液输送全身。如肝血不足,肝则无血所藏,不能濡养于目,并会引致两眼干涩昏花,《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指出:「肝藏血,血舍魂。」故肝又有藏魂的功能。

筋的活动与肝有着密切关系。若肝血不足,则无法滋养于筋,便会引起抽筋、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此外指甲的健康亦倚靠肝血的滋养。若肝血充足,则指甲会显得红润有光泽,若肝血不足,则指甲会变得软薄、脆弱及苍白。

脾主运化和统血。在体属整个消化系统。

当食物进入身体后,脾提取食物及饮液的精微营养物质,称为『水谷精微』。然后这些水谷精微会用以生化气、血及津液,运行全身。水谷精微中的水液会由脾上输于肺,经肺的宣发肃降送达全身。而另一部分的水液则会下达于肾及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这方面的功能称为『运化水湿』。

脾并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若脾气健运,气血生化充足,气可有效地固摄,使血在脉道﹝即血管﹞内行走;若脾失去统血的功能,则血会溢出自己的路径,从而引致呕血、便血、皮下出血、尿血、崩漏﹝月经过多的失调症状﹞等病症。

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在体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肃降的特性,可表现在肺吸气时,将自然界的『清气』往下输送,并将脾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并将代谢后的无用水液下输膀胱。此外,肺亦有肃清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及健康。

而宣发的特性,可表现在肺呼气时,则将体内的浊气排出。此外,并透过汗液分泌的调节,将卫气宣发至体表﹝中医称为皮毛或腠理﹞,将浊气发散并排出体外。

肾主藏精和水。在体属脑与泌尿系统。

肾藏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又精生髓,而髓则负责营养及制造骨骼,先天的肾精不足,会出现骨骼发育不全、脑门迟闭、牙齿疾病等病症。肾又主水,在调节人体津液代谢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肾将有用的清液分开,并将浊液排出体外,成为尿液的作用称为『蒸腾气化』。

脏腑与阴阳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脏腑里,脏为『阴』,腑为『阳』。

肝与胆,脏腑阴阳互为表里;心脏与小肠,脏腑阴阳互为表里;脾与胃,脏腑阴阳互为表里;肺与大肠,脏腑阴阳互为表里;肾与膀胱,脏腑阴阳互为表里。

『腑』为消化系统,通过『腑』将消化、吸收的东西转换为能量,储存于『脏』,符合阴阳里『阳发阴收』的现象。

腑,《内经》为『府』,为府库的意思。六腑基本的功能是受纳、消化、吸收及排泄,并分别清浊、传送糟粕。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肠道,小肠进一步消化,并分别清浊,吸收其中之精微物质。胆分泌胆汁入小肠中以助消化。大肠接受小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水份,其余的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残余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输至膀胱。而三焦则是负责其中联系的功能。

脏腑与五行关系

《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中医根据五行的特性,来描述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刚韧又可舒展,故有疏泄功能之肝属木;火性温热而炎上,故温煦又易上炎(病变时,有舌尖发红且痛、脸部红赤等现象)之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故主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又为气血生化之源的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故主宣发肃降功能之肺属金;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故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之肾属水。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行相生實際上是一個消長的概念,『生』指的是『提供』的意思。如腎(水)藏精,肝(木)藏血,腎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脈,脾(土)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金),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肺(土)主氣,腎(水)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
五行相剋實際上是一種制約的關係,『剋』則為『影響』或『傳導』的意思。如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郁滯,即木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的氾濫,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能夠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医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