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老师读《楞严经》笔记16 四大皆空
(2012-10-19 11:05:27)
标签:
安兰印度四大皆空楞严经佛教文化 |
分类: 艺术论坛 |
安兰老师读《楞严经》笔记16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
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
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如来对阿难说:正如你所说,地、火、水、风四大的相和相应,生成了世间种种事物以及种种变化。阿难,如果这四物质没有相合相应,那么它们也就不能与其它种种物质相和相应发生作用,就像虚空不与种种尘物相和相应。如果这四大物质相和相应一起发生变化,那么,它们从始至终都在相作相成,相生相灭,生起死去,死去生起,生生死死此起彼落,像火轮一样旋转,没有瞬时的停息。
何谓「我身」四大和合「假我
」?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者
,这是组织人体的元素。
大 ,是说地水火风四者 ,普遍于人体各处 ,且在地水火风四者之中 ,又各有其他三种元素 ,故曰大。所谓地大者 ,即是我们人体上的筋、骨、齿、毛、爪等 ,凡坚硬性者 ,皆属于地大。
人体上的水份、汗液、唾液、痰、涕、泪等潮湿性者 ,则属于水大。
体内的体温是温暖性的 ,属于火大。
呼吸为流动性 ,属于风大。
人的身体
,就是由此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
,因此
,四大是组织人体的元素
,如有一种失调 ,
就会产生生病无力感。
五蕴假我
,此四大即是五蕴中的色蕴~~物质
,无论是外现的山河大地
,内有的身体形骸
,都是剎那剎那在变坏
,四大分散
,此身溃烂
,所谓我者在那里 ?
这是就物质的色蕴非实而言假我。
次就精神方面而言 ,凡举心动念 ,都属于精神作用 ,这个精神作用 是由六识妄心而起的 ,则此妄心 ,即是剎那生灭 ,转变无常。
因此 ,虽然存在着一个活动的「我」,但毕竟是假有的。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
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
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就是说: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是湿;火的属性是暖;风的属性是动。这四种属性具有形成有形有相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功能,所以可以叫性能。
从身体的组织来说:皮肉筋骨属于地大;精血口沫属于水大;体温暖气属于火大;呼吸运动属于风大。
佛教认为,四大和合而身生,分散而身灭,成坏无常,虚幻不实。正是基于人的身体是四大的组成物,四大最终分离而消散,所以人就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
《圆觉经》:“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所以说:“四大皆空。”
同时,佛教之所谓“空”并不是说待人死后四大分裂才说它是空,而是在未死时,也是四大假合,也是空的
而佛教所以说“四大皆空”目的即是旨在建立“无我”的教义。
真正解脱之道,我们必须修菩萨之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我们能秉持菩萨之悲、智、愿、行的信念,“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悉离苦”的悲行,因慈悲是救世的泉源,但无智不成大悲,有了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如此才能合乎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