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蘭老師談紅樓夢之二十三第五回 孤標傲世偕誰隱

(2010-04-30 16:15:11)
标签:

孤标傲世

金簪

红楼梦

安兰

文化

安蘭老師談紅樓夢之二十三第五回 孤標傲世偕誰隱

 

安蘭老師談紅樓夢之二十三第五回  孤標傲世偕誰隱

寶玉看了又不解。又去取那正冊看時,只見頭一頁上畫著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詩道: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http://tupian.hudong.com/a2_14_64_01300000089793121197641073021_jpg.html 

http://b0.ac-images.cdnmyspace.cn/cnimages01/3/l_82432c7045001e0ed675334009ec2157.jpg

 

 

注釋: http://cls.hs.yzu.edu.tw/hlm/retrieval/analysis/verse/under/under21-4.htm

這一首是說林黛玉和薛寶釵的。

1.    可嘆停機德——這句說薛寶釵。意思是雖然有著合乎孔孟之道標準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勞無功。「停機德」,出于《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故事說:樂羊子遠出尋師求學,因為想家,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斷了織布機上的絹,以此來比學業中斷,規勸他繼續求學,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

2.    堪憐詠絮才——這句說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她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詠絮才」,用晉代謝道韞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謝道韞的叔父謝安,對雪吟句說:「白雪紛紛何所似?」道韞的哥哥謝朗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一聽,大為讚賞。見《世說新語》。

3.    玉帶林中掛——這句說林黛玉。前三字倒讀即諧其名。從冊裏的畫「兩株枯木(雙「木」為「林」),木上懸看一圍玉帶」看,可能又寓寶玉「懸」念「掛」牽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4.    金簪雪裏埋——這句說薛寶釵。前三字暗點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寶釵」,本是光耀頭面的首飾,竟埋沒在寒冷的雪堆裏,這是對一心想當寶二奶奶的薛寶釵的冷落處境的寫照

寶釵-金簪雪裏埋,她有一種理性的冷──『任是無情也動人』。她自己說──『淡極始知花更豔』。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酷妹。

可嘆停機德,她總是勸寶玉要重功名舉業。賈寶玉說:「林妹妹就不說這種混帳話!」真是可嘆停機德啊!

現代女人,可能沒有人想當林黛玉了!學習的對象是女強人王熙鳳,女政治家薛寶釵,性解放前衛秦可卿,野蠻辣妹尤三姐,鳳凰女賈元春,搞笑大師劉佬佬;只有精神科才會有一堆自淚不乾的林黛玉,每天服用百憂解、千憂解。

林黛玉是誰呢?林黛玉是曹雪芹的陰魂,也是許多藝術創造靈魂的共相。

新婚的時候,我書房的座右銘,就是林黛玉的兩句詩:『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安蘭老師談紅樓夢之二十三第五回 根並荷花一莖香

 

安蘭老師談紅樓夢之二十三第五回 根並荷花一莖香
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blog/images/2010/1/201011585744820.jpg
黛玉教香菱學詩

 

寶玉看了,益發解說不出是何意思。遂將這一本冊子擱起來,又去開了副冊櫥門,拿起一本冊來,打開看時,只見首頁也是畫,卻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乾,蓮枯藕敗。後面書云: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這兒指英蓮,賣到薛家作了“呆霸王”薛蟠的妾改名叫香菱。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紅樓夢第五回是很重要的一回,剛讀紅樓夢,反復看好多遍,很想看懂,越急越看不懂呢!

 

香菱的結局,是被後進門薛蟠正妻夏金桂虐待身亡。金桂”的名字是因為她家有“幾十傾地種著桂花”。她家又稱為“桂花夏家”,非常富貴,其餘田地不用說,單長安”城裏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連宮裏一應陳設盆景,亦是他家供奉”。

這一段曹雪芹原始大綱與續書不同。香菱是甄士隱的女兒,出場最早。她一生遭遇,有命無運。接看當寫她「香魂返故鄉」,亦即所謂「蓮枯藕敗」,藕與「偶」同音,遇人不淑,痛苦的姻緣。名為甄英蓮,其實就是「真應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