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影评
(2015-10-22 09:52:30)
标签:
情感 |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阿Q正传》,“实无改编为剧本和电影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 将只剩了滑稽。”
因为很难能有人把阿Q演的拿捏准确生动,很难能把故事画面剪辑得流畅自如。小说可以用文字去描述人物心理,但要表现到电影中,就要经过适合电影表现的视觉化处理,与原著相比未免会有偏差。
虽然阿Q家徒四壁,却始终自我感觉良好,瞧不起假洋鬼子,厚脸皮与地主赵太爷攀亲。换来的是人们鄙夷甚至一顿毒打。阿Q有一套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肉体上吃亏的他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自从被赵太爷打和调戏吴妈受罚之后,阿Q的日子愈加难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进城谋求生路。阴差阳错,阿Q在未庄人眼里竟成了手握重权的革命党,这个小人物总算迎来生活的光辉,然而这是虚幻的,命运仍是悲苦。
阿Q这一典型,
鲁迅“写出一个国民的灵魂”,以期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带有浓郁的悲剧气息。
阿Q能走上银幕,这是令人崇敬的。在编导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实现了非滑稽、非“为笑笑而笑笑”
的艺术风格。虽然之前,他们也并非信心自足,导演曾说:“如果失败了,就为其他继续改编、拍摄的同志提供经验教训。”这种对于艺术的执着,对于成败的姿态,也是我们所钦佩的。
影片的结尾,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段解说词是这样说的:“阿Q死了!阿Q虽然没碰过女人,但并不象小尼姑所咒骂的那样断子绝孙了。据我们考据家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这段话放在影片末尾,为这部片子画上了一个省略号,意味深长。
老照片一样泛着灰黄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现在看看这部老电影,看着滑稽而又命途多舛的阿Q,也许笑过后会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受到他人的嘲笑鄙夷而感到愤懑却无可奈何?是不是也常常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曾经失意惆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