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早晨摄於成都东郊记忆)
在成都的前两个晚上,我们入住玖华台民宿,毗邻“东郊记忆”。今天(2024年8月15日),我们要前往都江堰,早晨6点,孩子们还在睡梦之中,我拎着相机来到了一街之隔的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是在原“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的,以“时尚设计与音乐艺术双柱求发展”为定位的国际时尚产业园区。“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东郊记忆建筑的主要特色,着力营造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氛围。
上世纪50年代,东郊记忆的前身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建成投产。1964年,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支批量生产的黑白显像管。两年后,这里又试制出中国首支有着“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像当年我国发射‘两弹一星’时使用的监视器元件就是由这里生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国营大厂一度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生产精密仪器的机器也逐渐停止转动,在偌大的城市里,这片厂区开始凋零。本世纪初,成都市政府实施开展“东调”战略工程,对成都东郊老工业区内的企业实施搬迁,红光厂作为工业遗址完整保留,被确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由成都传媒集团投资打造。这些建筑整体虽然经过了维修,但基本保存了当时的风貌。近年来,东郊记忆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了成都持续爆火的文创园区之一。园内大量保留了极具工业符号感的苏式红砖厂房和烟囱管廊,利用这些开放式、有故事的建筑,打造了一个集展览、戏剧、潮流、新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高规格园区。(有关资料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