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书法)

(2022-12-07 09:56:49)
标签:

长沙博物馆

大美墨言

古代书画经典展

书法

艺术与神圣间符码

分类: 时空隧道
本篇原发于2017年3月24日,后被“私密”,现重发
   (2017年2月18日摄於长沙博物馆)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书法:介于艺术与神圣间的符码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又是其它一切创造的基础——所有的文明成果都要文字描述阐释。
    在世界各国文明中,唯独汉字的书写,千百年不变维护着文字初创的神圣和庄严,并由此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书法。书法的神圣性,首先在于它的抽象性。虽然书法始终以汉字的结构为边界,因而不同于抽象画。虽然书法也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字意的阅读,但这些都不是书法的核心价值所在。书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千变万化的线条结构——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抽象结构。推动这个抽象结构千变万化的能量就是人的精神世界。这一点,书法最接近音乐和舞蹈。
    在这个巨大的人类精神能量中,既有中华民族数千年累积而成的文化精神,也有个体书家修炼一生的个性精神,更有人类超凡脱俗、出神入化的神圣境界。书法的神圣性还显现在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偶然性有如神启,稍纵即逝。一个伟大的书家,终其一生也只可能天可怜见地一回,从而留下一件近乎神物的作品。书法的神圣性还在于作书时的环境和心境,祛除尘俗之念,沐手净身,孤身独处,万事万物空泛澄明,执笔向纸,有如神遇。这是书写,更是神圣的仪式。结体、用笔传承有序规矩方圆,是为书法;规矩方圆兼容纳才情天性,是为书艺;含有法于无法,容小我于大我,是为书道。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三国  钟繇  淳化阁帖宣示表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钟繇(155—230),字元常,河南长葛人,事曹魏,官至太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中国书史有所谓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云云,越往后世,越推晋书古韵。晋书家中,逸少霸主无疑,然人谓晋韵之典范,却多推钟太傅。流传太傅书迹中,晋韵之最,是为此帖。其宽博扁方之态中蕴含遒劲朴茂之气,形易得,神难求。学小楷欲免流俗,必上溯此帖而深悟勤习。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宋  黄庭坚  致云夫七弟尺牍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史称黄山谷。洪州分宁(江西修水)人。进士出身,官至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宋书尚意,文意也。苏黄米蔡为宋书四大家,实文人四大家。至此,中国书法全面向文人书转型。传承独创是文之根本,文人书亦然。传承有序见根基规矩,独创别造成见个性欣然。宋四家之中,苏黄偏重性情,山谷尤甚,即使工整小楷,皆清晰可见其独特书意书象,随意尺牍亦然,足见其率性不拘。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宋  吴琚  七言绝句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琚  七言绝句
                   桥畔垂柳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桥西。
           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香山鸟啼。
     吴琚(生卒年不详),字居父,号云壑,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高宗吴皇后侄,官至尚书郎,部使者,直学士等,世称“吴七郡王”。吴琚官位显赫,却天性寡欲,史称他“性寡嗜好,日临古帖以自娱,字体类米芾”。赵宋以来“抑武扬文”为立国之基,文风浓郁空前绝后,波及书法,所谓宋书“尚意”,近于“尚文”,文人身份,文人气息成为书艺之本。相对文星灿烂的两宋,吴琚自然难以出类拔萃,但终其一生的临古习书,使用权吴琚无论是书写功底还是对书法的理解,并不稍逊于名噪当时的文人书家,只是因为文养不够而在当时难以大显。吴琚当时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临古之外,兼学米芾。正因为坚实的书法功底使学米而不尽米,如是之间,渐成自家书味。时过千年,吴琚的这种书味愈发显示出他的意义和价值。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明  张择图  五言律诗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张择图   五言律诗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张择图(1570—1641),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官至大学士。擅书法,兼作山水。与刑侗、米万钟、董其昌列“明末四家”,名冠一时。张择图精研传统书学,但却能别创一格,竟而使用权后人难以寻觅其书学来源。“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究其原因在于明中期以来兴起的“心学”到此已成文坛主流,直抒胸臆比根植传统成为更重要的文艺价值观。正是因为有屯这样的认识高度,张择图能够在晚年实现书法创作上质的飞跃,起笔即挫,顿挫交替而行。提按起伏,横撑竖撑,自觉地将各种技巧运用于笔划之中,再用笔划的变化带动出各种体势,渐形成了锋芒毕露、险处逢生的书法趣味,而种种用笔技巧的变化,强化了书法语言的变化和丰富,是将新笔法新体势融入个性的范例。与董其昌平淡天真一派迥然不同,反映了整个晚明思想解放、混乱无序中求生机的时代特征。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明  祝允明  杜甫秋兴八首诗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祝允明   杜甫秋兴八首诗
昆明池水汉时动,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一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庆元年(1521)转升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漫。其代表作《太湖诗卷》、《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明  董其昌  五言古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
    作为明朝末年的文坛领袖,董其昌集各种矛盾于一身。他深通中国官本位传统,明了有官之身是现实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而用心权术以求官运亨通。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看到了明末官场前所未有的腐烂,所谓匡世济民不过是弥天大谎,所以他以官身精研书画文艺,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用心之深,思虑之极,为同代所少见。作为腐烂时代的文坛领袖,董其昌当然无力超越他的历史局限,但他却能以自己深厚的文艺修养清楚地看到明朝中期以来新生的文艺思潮,并且能够将这种新思潮吸收到自己的书画创作和书画思想中。所以,无论是董其昌的书画创作实践还是他的书画思想都具有无人可比的独特性,而且对后世具有启迪。后人用“平淡天真”概括董其昌的书学思想和书法特征,虽然是以偏概全,但却是准确的。“平淡天真”是深植于老庄哲学的中国文艺美学,董其昌不过是将之具体到书法美学中而已。虽然最能代表这种美学风格的书法是董其昌的行草,但作为一个书学造诣精深的领袖人物,董其昌在他的所有书体中都能不同程度地蕴含平淡天真。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清  傅山  临阁帖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号真山,石道人等,曲阳(今山西太原)人,精通医学、诗文、金石、书画。医学、书学盛名于时,改朝换代之时著名明代遗民,人比宋元之际之钱选、郑思肖。傅山是中国书史上“字如其人”的典范之一,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书写审美理念。傅山秉承传统的思、学并举,在书法实践中不断反思书法理论,又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形成新的书法观念。傅山又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多见的既有书学理论创新,又有书法创作创新的里程碑式人物。他的书法理论,特别是“宁丑勿媚”论则直接推动了中国书法美学的转型,对清朝以至到当代的中国书法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傅山精研传统书学,尤以草书极富盛名。究其缘故,在于草书更能精准呈现他独一无二的精神情感世界。与此前所有的草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傅山草书不仅形成了他的笔墨酣畅、凤煮龙蟠、铤而走险的用笔结体特征,而且还有了气势雄伟、排山倒海的恢弘,人称“雄奇宕逸、咄咄逼人”。
    傅山  临阁帖     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明  王铎  咏金山寺诗  现藏安徽博物馆
王铎  咏金山寺诗
大江鳌背拥金堤,解缆攀藤路欲建;
赤日常流孤寺外,白云只在暮山西。
层崖剥落残碑卧,古洞阴森怪鸟唬;
卜筑中洽堪自老,何须更棹古陵溪。
                金山寺之二首,王铎为皓庵先生词宗正之,乙亥秋草具。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又号蒿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末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降清,袭旧职。王铎书学造诣极深,别具禀赋,再加上独特天性,在书学趣味上大胆挑战董其昌倡导的“平淡天真”主流美学。因为不幸生在王朝更替之世,做了继赵孟頫之后的贰臣,作为深受宋明理学教育的文人,降清后的王铎别无选择地陷入精神人格的矛盾分裂之中,官场的压抑悲屈转化于内心世界的狂放,于是将这狂放寄托在线条点划的飞舞旋转中。康有为谓之“飞腾跳踯”。特别是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运用到书法之中,大大地拓展了线条语言的丰富变化,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自己的降清而背离了“文如其人”的文明传统,转而在书法本体语言上著力探索,终有所成。此幅王铎书轴不仅有他一以贯之的老辣纵横、笔飞墨动的气势,特别是在用墨上一味肆意不惜走险,为所传书作中罕见,也为后学者大有启迪。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清  金农  檐道人梅花歌  现收藏天津博物馆
     金农(1687—1764),字寿民,号冬心,浙江杭州人,清中期扬州画派之首。金农的书法,有如石涛的绘画,既精深于一,又广博丰富,既深根于传统,又极具独创前卫,晚年的潦书,更是无视传统规范大胆革新书写工具(毛笔)的书学革命之举。此幅书轴行笔结构在隶、楷之间,但因为书写毛笔是剪掉笔锋的新式武器,不仅行笔方扁匀直,而且结构蕴含了潦书的稚拙质朴,这就使每一个字打破了传统隶、楷的标准结构,显示出晋书的高古气象。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ï¼ä¹¦æ³ï¼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书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