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一石
潇湘一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2,393
  • 关注人气:1,0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山水画[下])

(2022-12-04 09:56:27)
标签:

长沙博物馆

大美墨言

古代书画经典展

山水画

文化的自然符号

分类: 时空隧道
本篇原发于2017年3月13日,后被“私密”,现重发
   (2017年2月18日摄於长沙博物馆)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昭道(生卒年不详),字希俊,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甘肃天水人,官至太子中舍人,受父影响,擅青绿山水。此图取材于安禄山、史思明兵变叛乱之时,唐玄宗一行被迫西迁逃难四川途中的历史故事。虽然画家在画中极其细致地描绘了玄宗一行数十人马队伍,形神体态无不精微,但整幅却是群峯高耸入云、山腰云气缭绕、山脚树木葱茏、流水汨汨的山水画。山石以刚劲线条钩画,施以石青石绿。《明皇幸蜀图》不仅是唐代青绿山水画的经典,更重要的是,这虽是一幅咫尺小画,却画出了群山连绵的宏远气势,而且画中人物之多、描绘之精,为后世所少见。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元  吴镇   芦花寒雁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一生隐居乡里,诗画自娱,精儒通佛。学问渊博,人格高迈。画史将其列入“元四家”。学问渊博却隐居不仕的思想境界使吴镇的山水画极有野逸之趣。他的题材以江南为主,平远山水近似倪瓒,两人相同的是都有脱离现实尘世的“逸致”,不同的是吴镇山水逸中有野、疏放不羁。此画最能代表吴镇的野逸之气。近景是典型的江南水渚沙滩,野草丛生,远处是逶迤的山坡;点睛之笔是渔舟上的渔人和头顶上的两只飞雁,一派寒冷萧瑟之意。为了烘托画的意境,也能更好的显示野逸之气,画家笔墨并施,特别是大量使用淡墨渲染,不仅水意弥漫画面,而且清冷感更强。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宋  李迪   风雨牧归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迪(生卒年不详),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官至画院待诏、副使。南宋著名花鸟走兽画家。此画颇具乡村情趣,风雨中翻飞的柳树枝叶极逼真生动,两小儿骑在牛背上匆匆前行。无论是水牛的形态质地还是生动神情抑或牛背上小儿的神情,都极生动有趣,与大雨将至前的风雨气氛遥相呼应。虽然是一幅田园小景,却真实地呈现了宋代山水画生活气息浓郁的审美特征。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明  文徵明   品茶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祖籍湖南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学画于沈周,吴门四家之一,诗、书之名更甚于沈周,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门四子”。此图在笔法上师法元人,但在构思上却更近于宋人意趣。山石、树木、流水、屋舍之细、之工,为元人所少见,特别是画中草堂及堂内人物的描绘,不仅细致入微,而且颇有描述性,俨然当时文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宋  郭熙   早春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1023—约1085年),字淳夫,温县(今河南温)人,世称郭河阳,官至翰林待诏直长,史载“一殿专皆熙作”“独步一时”。五代以来,山水画以“皴擦法”为基本形式语言,源于画家对自然山峰质地纹理的主观表现,因山体差异和性情不同而呈现出多种风格。山水画家欲自成一家,必须独创皴擦之法,显示出宋代绘画对于艺术个性关注的提升。郭熙山水谓之“卷云皴”,以干湿浓淡的笔墨画出山峰结构纹理,形如卷曲云块。此图正是“卷云皴”典范之作,以高耸入云的山峰为主体,近景辅之以春水,中间山腰隐约楼观阁寺,山峦峰石间树木生长,是标准的中国山水画图像。虽然经过画家高度主观的表现与概括,但因长期外师造化,生机尽在胸中,故下笔即有生气。特别是水边汲水之人,虽细小如点,却是画中点睛之笔。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蓝瑛(约1585—1666)字田叔,号叟、石头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末年画家,以山水闻名,秉承明初浙派余脉。明朝文艺,传统复古派和革新创造派壁垒分明。因为强调复古,传统的青山绿水开始复活。虽然水墨山水仍是主流,但青绿山水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得到越来越多的画家认可重视。蓝瑛也不例外,大量的水墨山水之余,间作青绿。此图即为青绿山水代表作。以平远、高远结构法构图,山峰高耸,白云缭绕,流水成溪。此图最奇特之处是前景山峦间生长着高大的繁茂树林,以朱砂、白粉和黑色细致地点出树叶,与石青石绿的山峰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虽然力图复活青绿传统,但更力图将文人笔致与青绿融合,不乏新意。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明  沈周   青绿山水图   现藏天津博物馆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中期画家,“吴门画派”之首。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开启了文人画的新阶段。在艺术实践中力图将传统,特别是元人传统与外师造化融合起来,在行为操守方面不慕官爵,坚持布衣之身,与董其昌等迥然不同,读书作画以自娱。沈周等人虽然师法元人,但也思维开阔,对唐宋青绿山水并无偏见,虽然以水墨为主,但也研究探索青绿山水的复兴。此画就是沈周青绿山水艺术探索的代表作。沈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且天性谨慎,这表现在山水画中呈现严谨认真的倾向。相对于水墨而言,笔下青绿山水更显细致繁密,起伏绵延的山石远坡,树木屋舍,江河湖水,文人雅士,俨然如一幅当时文人们悠然自得的天然图画,既得笔墨精妙之趣味,又有可观可游之意境。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清  梅清   黄山天都峰图   现藏辽宁博物馆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官至考授内阁中书。清初著名山水画家。多以黄山为题,为黄山画派之代表人物,人称得黄山之“清”。梅清中举人后四次考进士不第,备受打击,无心仕进,遂寄情诗画,多次游山玩水于黄山,画风为之一变。此画取自黄山著名的天都峰,山势奇诡险绝,世所罕见。既有天然景观之绝,更是梅清性情独特之处的表现。用笔纤细繁密,山体结构既有自然之理又有主观表现地形式感,映证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创作理念,与董其昌一脉倡导的专事笔墨,闭门造画大为不同。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明  董其昌   九峰寒翠图   现藏天津博物馆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宁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董其昌集官、学、画、书为一身,是明朝中后期正统文艺的代表人物,其书法、绘画及画学思想,影响一时,泽及后代。董其昌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互相影响。他重视师法古人,轻视造化,所作山水倾向于图式化、符号化,不求生动自然,师法古人重在笔墨,笔墨又来自于全面的文人修养,所以,虽然所作山水流于图式化,却笔精墨妙,趣味盎然。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大ç¾å¢¨è¨ââ中å½å¤ä»£ä¹¦ç»ç»å¸ç¹å±(山水ç»[ä¸])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山水画[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