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一石
潇湘一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0,763
  • 关注人气:1,0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海拾贝——杂项

(2019-06-10 14:55:40)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藏海拾贝

民间收藏精品展

明清以来

杂项

分类: 时空隧道
(2019年3月4日  湖南省博物馆)
藏海拾贝——杂项
杂 
    古玩主要分四大项:瓷器,玉器,书画,杂项。其中杂项包含的范围最广,在古玩收藏界中占据很大的地位。
铜 器
    明清时期以来,铜器从庙堂之高走向了大众之家,出现一批制作精良的器物,如摆件、香炉等等,制作工艺也展现了新风貌。铜器的功能也逐步演变成为文人清玩,文人雅士以器寄情,为铜器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藏海拾贝——杂项
清雕花铜花瓶         阳四清 
花 
    以铜瓶插花,寓新鲜于古意,在悦目之际平添一份古雅,是宋以后书斋中常见之景。铜与花的组合出现,源于古人“物物相生”的理念。古人认为出土的古铜器在土中千年,土气丰盈,对于鲜花的生长与保鲜有很好的作用。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不仅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被作插花之用,还生产出大量的仿古新铜器,以供插花陈设之需。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清铜花瓶一对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清铜香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清铜觲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弘治元年” 款三足朝冠耳铜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清骑鹿人物香薰           阳四清   
香 
    “红袖添香夜读书”,古人有读书焚香的习俗,宋以后铜炉成为铜器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而明代铜器最为后世称道的莫过于“制度亦雅、摩美极工”的“宣德炉”。宣德炉虽以先秦铜器为模板,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了宋元文风的影响并结合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因此它的仿古不是单纯的“仿”,而是以仿为本,归结于“创”,通过对“古”的再创造,从而产生新“古”。
藏海拾贝——杂项
“大明宣德年制”款铜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大明宣德年制”款狮耳辅式铜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大明宣德年制”款长椭圆形四足铜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明朝冠耳三足铜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明骑马人物铜炉         阳四清 
盒、炉
    明清香具最常见的组合为炉、瓶、盒三种用具,并配以香箸、香匙,以平灰、取香,于瓶中收纳。
藏海拾贝——杂项
“楚湘潭张联田家藏”款铜炉         张珂  
藏海拾贝——杂项
“大明正德年制”阿拉伯文铜香盒        张珂  
藏海拾贝——杂项
清炉瓶两件套    阳四清  
文 房
    明清时期铜制文房用具尤为普遍,常见的有水滴、笔搁、镇纸,有仿古样式,予以新意。如此时的钟磬已不再是作为礼器使用,而且尺寸较小,常悬于书房作为陈设之物,可想见古制,发怀古之忧思,有不少别出心裁的新样铜器。
藏海拾贝——杂项
明扁式铜钟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明瑞兽摆件      阳四清  
清铜狮子摆件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民国姚茫父款铜墨盒    彭忠  
生活用器
     晚明以后铜器变得更生活化,除了花具、香具、文房三类铜器大宗,还流行一些清雅的日用品。
藏海拾贝——杂项
清椭圆形铜暖手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民国八面手炉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清龟鹤铜烛台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民国刻山水垂钓图水烟壶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民国烧蓝鹿同春水烟壶    阳四清  
藏海拾贝——杂项
民国“云飞氏刻”款水烟壶    阳四清  
邵阳竹簧
    《辞海》云:“竹簧工艺,亦称翻簧,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主要产地湖南邵阳。”其工艺流程是:取大型楠竹为材料,去节、去青后,仅留约1.5毫米内壁竹簧(指竹筒内壁一层薄如蝉翼的竹衣,其质光脆),将其煮、晒、压平后,再粘贴、镶嵌在木胎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饰各种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竹簧的技法主要有阳文线刻、浅浮雕等。阳文线刻是在不到2毫米厚的竹簧上进行线刻,要求精美细雅,细微处刀锋细如游丝,毛发清晰 可辨。而浮雕技法维度更高,进刀太深,会穿透竹簧,过轻效果不明显。这就要求艺人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艺功底。竹簧加工复杂,技术含量很高。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邵阳竹簧第一次向海外展现它的艺术魅力。当时五名左姓雕刻艺人精心制作的“荷叶花瓶”,获得了博览会银质奖章。邵阳“翻簧竹刻”工艺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海拾贝——杂项
现代韶山竹簧插屏    陈湘舟 藏
藏海拾贝——杂项
现代竹簧六方大花瓶     欧阳昌辉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沅州石雕
    湖南沅州石产于芷江,因芷江古时候长称为沅州故得此名,产地位于芷江明山,又名明山石。石质细润,色彩斑斓,紫色为主,紫色叠加绿色称为紫袍玉带,紫色叠加黄色则称为紫袍金带,此外还有金丝带、眉子纹、金星和石眼等品类。沅州石雕种类繁多,插屏、摆件及文房工具等较常见。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中写道:“明山石雕镂刻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等,极为精致;雕刻北斗、八角、古琴等各种造型和图案,叹为观止。”
藏海拾贝——杂项
清兰花灵芝纹插屏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一甲传庐插屏     梁杨威 藏
插 
    插屏由屏风演变而来,由屏心和底座组成,明清时期极为盛行,是摆放在几案之上或厅堂内,用于营造、美化室内环境的实用器及艺术品,材质有石、玉、瓷、漆等。沅州石色彩绚丽,有紫、绿、黄、红、黑等层叠的天然色彩与纹理,工匠使用“因色赋形”的巧雕工艺,以紫色为地,刻划出各式精美纹样,极具观赏性。
藏海拾贝——杂项
清一路连科图插屏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花卉纹插屏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水仙盘     梁杨威 藏
文房用具
    沅州石石质细腻,色彩绚丽,轻盈雅致,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常被制成文房用具,品类丰富,常见砚台、墨盒、墨床、笔筒、镇纸等,其中紫袍玉带石所制砚台在南宋及明清时期更是贡品。
藏海拾贝——杂项
清山水人物纹四方笔筒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寿”字纹砚台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牧牛童子图砚台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兰草图砚台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醉酒图镇纸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寿”字纹墨床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一路连科图印泥盒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渔翁图印泥盒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清笔舔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山水花鸟纹六方笔筒    梁杨威 藏
藏海拾贝——杂项
清竹石图砚台    梁杨威 藏
  中华农耕文明乃华夏传统文化之根基,湖南是中国农耕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米升作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小小符号,承载着中华农业社会重要信息,大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小到民风民俗、柴米油盐,世人之价值观、道德观,无不浓缩其中。
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米  
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藏海拾贝——杂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