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
长沙博物馆)
宋明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银器制造业的兴盛。宋代金银器一改唐代雍容华贵之风,器形趋于精致小巧,显得典雅秀丽。随着金银器大量流入民间,其类型及装饰摆脱了域外文化的影响,更具生活气息,呈现出本土化风格。明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的发展,造型美观,制作精细,装饰繁复。此时流行在金银器上镶嵌珍珠、宝石,产生了一系列的合璧产品,使这一时期的金银器表现出浓艳华丽、富丽堂皇的特点。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金银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消费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宋明两代许多名门望族、王公贵族和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本次展览展出了南京市博物总馆收藏的宋明时期金银玉器120余件套,分冠服饰物、日常用器、陈设摆件、压胜吉钱几个类别,造型别致,工艺精美,代表了宋明时期我国金银玉器制作工艺的较高水平,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云鹤白玉碗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晟墓出土
金
碗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中央门外康茂才墓出土
口径7.7厘米 高2.5厘米
珠摇翠舞 南京地区宋、明墓葬出土的金银玉器中,以首饰冠带等饰物最为华丽。这些饰物主要包括冠饰、发饰、耳饰、腕饰、指饰、扣饰、带饰、佩饰等,使用捶揲、錾刻、累丝、镶嵌、焊接、炸珠等多种工艺,技术精湛,设计奇巧,且因材施艺,寓意吉祥,充满了生活情趣。其中宋代首饰材质轻巧,追求意境;明代则以多色为美、以精微见长、以繁复为巧、以奢华为上。
金
冠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墓出土
长8.7厘米,宽5.2厘米,高5.5厘米 说明:明朝官员燕居时用以束发的冠,常做梁冠状,此冠作五梁。冠两侧各錾刻一孔,使用时扣覆在发髻之上,用簪固定。
金发插
宋(960—1276年)梅花纹金栉背 明(1368—1644年)刻花鸟金饰件 明(1368—1644年)
雕云龙白玉簪 明(1368—1644年)
蘑菇头琥珀簪 明(1368—1644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出土
绿玉簪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通长8—11厘米
佛字金簪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晟墓出土
长10.7厘米
长10.7厘米
簪首为累丝而成的如意云,与为圆托,内有一楷书“佛”字,簪脚呈圆锥形。
牡丹花纹金簪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中华门外郞家山3号墓出土 长11厘米
簪首直径1.9厘米
说明:共六件,形制各异,每件均镶嵌红、蓝宝石,精巧华美,色泽艳丽,观之宝光璀璨,美不胜收。沐斌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之孙,袭封黔国公,梅氏是沐斌的侧室夫人。
牡丹纹金耳环
明(1368—1644年)
南京中华门外郞家山3号墓出土
长7.3厘米一对,形制相同。耳环用捶揲工艺制作成牡丹花状,花瓣纹饰突起,立体感强。
金耳环坠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太平门外曹国山3号墓出土
长4.5厘米,宽3.7厘米
一对,形制相同。耳坠做成三个节状,末端用金丝盘绕成S形,造型简洁。
嵌松石金耳坠
明(1368—1644年)南京中华门外郞家山叶氏墓出土
镶玉嵌红宝石金耳坠
明(1368—1644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夫人刘氏墓出土
葫芦形金耳坠
明(1368—1644年)南京板仓徐夫人王氏墓出土
金镯
明(1368—1644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墓出土
刻花金镯
宋(960—1276年)南京江宁清修秦熺夫人曹氏墓出土
金镯
明代(1368—1644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出土
直径9厘米,一对。镯首錾刻龙首,龙睛为后焊,其上曾嵌有珍珠,珍珠已失,仅存空托。镯首内侧浅錾龙下颌纹饰。镯身嵌一周红、蓝宝石及珍珠,珍珠已失。
金盘丝金钏
明代(1368—1644年)南京太平门外曹国山8号墓出土
长13厘米,条形金片缠绕成螺旋状,共盘绕13圈,器表面光滑无纹,前后两端用金丝编成环套,以便调节松紧。明代典籍称作金光素钏。
“耕读渔櫵”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直径2.5厘米。一对,形制相同,戒面纹饰稍异。戒面略为长方形,两端收尖角。一件饰垂钓的渔夫和屋中苦读的书生,一件饰挑柴的樵夫和耕田的农夫,两件合为“耕读渔櫵”。戒面边缘饰一周云雷纹,主体纹饰下有细密的鱼子纹衬地。
马蹄形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6号墓出土 直径2.1厘米
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邓府山佟卜所墓出土 戒面长3厘米,环直径2厘米
一对,形制相同,圆形有,戒面中间錾刻三道凸弦纹,并在两端作凸弦纹,以示竹节。
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墓出土
环直径2.2厘米,戒面直径1.8厘米,重7.87克
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墓出土
环直径2.3厘米,戒面直径1.6厘米,重8.12克
嵌蓝宝石金戒指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晟墓出土
直径1.9厘米
玉韘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启元墓出土
长3.5厘米,原为射箭勾弦用具,使用时套在拇指上,以套在右手者为多,亦有双手都用者。后来演变为男子的手饰。
蝴蝶形金扣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板仓徐俌夫人王氏墓出土
通长3厘米
嵌宝石莲花形金扣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郊区出土
通长2.7厘米
花形金扣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板仓徐俌夫人王氏墓出土
通长3.1厘米
银锭形金扣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瓒墓出土
通长2.9厘米
刻牡丹莲纹金钏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板仓徐俌继配夫人王氏墓出土
左 直径7.1厘米 右
直径7.8厘米
一对,形制相同。钏以扁平条形金片盘成七圈,每圈用四道金丝相连,上下两头可以左右活动,以调节松紧。末端一头以金丝缠绕,另一端金片外壁平錾梅花、芍药、牡丹、莲花、菊花等四季花卉,并以缠枝叶勾连。
双龙首金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直径7.5厘米
镯为开口的扁平环形,开口处雕刻两只相对的龙首。龙睛、齿、髯、须均刻划精细,镯体开口处背面内侧錾刻龙首下颌的花纹。
嵌宝石金镯
明代(公元1368-1644年)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直径7厘米 一对。镯内壁光素,打磨十分光洁;外壁焊有数个等距离分布的花丝金托,托内镶嵌各色宝石。每只手镯各由两个半圆形扁平金片合成,其中一端作“活页式”铰链相连,另一端用一根插销链接,手镯可自由启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