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人(十六)

(2019-01-03 09:03:58)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三湘历史文化

湖南人

生活的足迹

出行仪仗

分类: 时空隧道
(2018年9月8日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湖南人(十六)
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H)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物产形成了湖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断融入外来人群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各历史时期考古资料和传世实物组成的一个个生活画面,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又是湖南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衬托出稻作农业造就的勤劳精干与互助协作的人文精神,凝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长沙金盆岭晋墓(1958年发掘)  此墓为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砖上印有西晋“永宁二年五月十日作”的篆书。室内金属器皿被盗一空,仅存湘阴窑烧造的青瓷,包括各式俑、牛车、羊圈、谷仓等模型器,盘、桶等生活用具。众多骑马俑反映两晋时期中原衣冠南徙带入的骑马习俗。一些俑眉间有白毫相,说明佛教已传入湖南地区。
湖南人(十六)
                                  青瓷骑马俑
 出行仪仗俑  西晋时贵族出行多有仪仗。前有骑马的鼓吹乐队、具装甲骑开道,后有持盾或背有箭的士兵殿后,中间为墓主乘坐的牛车、鞍马,旁有男仆女婢随从。这些俑的身份多为部曲。魏晋时期部曲地位卑微化,亦兵亦农。骑马俑及鞍马上的单马镫,为国内最早的见证物。
湖南人(十六)

湖南人(十六)

湖南人(十六)
                          青瓷持刀俑、持盾俑、持物俑
湖南人(十六)
青跽坐俑
湖南人(十六)
青瓷对乐俑
湖南人(十六)
穿山甲
湖南人(十六)
青瓷羊圈
湖南人(十六)
长沙咸嘉湖唐墓出行仪仗俑
——1976年发掘——
    此墓曾被盗,仅出土岳州窑青瓷,根据随葬品规格和数量,对照唐代礼制,墓主应为初唐刺史级官员。出土物反映墓主生前出行卤簿、生活起居及死后葬仪等方方面面,不仅包含诸多中原文化习俗,也有西域文化元素,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唐气象。
湖南人(十六)
    出行仪仗俑  汉以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出行皆有卤簿,各有定制。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作为刺使级的墓主官达四品,死后可享鼓吹、旌旗、文武吏、车驾等共“六十事”随葬。牛车、鞍马为墓主座驾,正虚位以待。湖南人(十六)
青瓷马
湖南人(十六)
青瓷骆驼
湖南人(十六)
男侍俑
湖南人(十六)
持钵女俑
湖南人(十六)

湖南人(十六)
青瓷鸭
湖南人(十六)

湖南人(十六)
青瓷羊
湖南人(十六)
青瓷灶
湖南人(十六)
双陆棋盘  
湖南人(十六)
围棋盘
    双陆棋盘  围棋盘  《唐国史补》载“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围棋次于长行。”皇帝也多迷恋于此。唐翰林院专设棋待诏一职,宣宗时曾有过中日围棋巅峰对决,棋待诏顾师言与日本第一高手王子对奕取胜。双陆,又名提槊、长行,始于三国。清乾隆年间,民间多用双陆赌博而遭封杀,
双陆由此失传。
湖南人(十六)
青瓷灯
湖南人(十六)
                                     青瓷镇墓俑
    阴间守护神   此即唐代文献中“四神”:当圹、当野为镇墓俑;祖明、地轴为镇墓兽,一兽面一人面。按唐制四神早期高不得过尺(30.7厘米),此俑高过56厘米,显然已越制,这种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陶瓷镇墓俑、镇墓兽的葬制源于北朝东部,传入湖南后,多改为瓷质,并饰以釉下褐彩。
湖南人(十六)

湖南人(十六)
青瓷镇墓俑
湖南人(十六)

湖南人(十六)
    青瓷十二时神   北朝时,始用十二时神(俗称生肖俑)随葬,以压胜避邪,唐代将其纳入葬制。此墓室两壁有12个长方形小龛,即十二时神随葬之处。
湖南人(十六)

湖南人(十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