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人(十五)

(2018-12-28 08:59:34)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湖南人

巧梳弄美妆

饭稻羹鱼的衍变

分类: 时空隧道
(2018年9月8日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湖南人(十五)
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G)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物产形成了湖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断融入外来人群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各历史时期考古资料和传世实物组成的一个个生活画面,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又是湖南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衬托出稻作农业造就的勤劳精干与互助协作的人文精神,凝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湖南人(十五)
巧梳弄美妆
    两汉时期男女皆重视梳妆,用具有梳篦、镜、镊、粉扑、胭脂、粉黛等,盛于多子奁。汉镜铸造精美,纹饰多兽面、博局等,新出现铭文镜、透光镜。佩饰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腰饰等,有的具有异域风格,反映了湖南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湖南人(十五)
西汉   漆奁上金箔   1973年长沙杨家山出土
湖南人(十五)
西汉   漆奁   1995年永州鹞子岭出土
湖南人(十五)
汉   金手镯   1960年长沙第六中学出土
湖南人(十五)
西汉   “见日之光”铜镜   1978年长沙杨家山出土
湖南人(十五)
西汉   “见日之光”铜镜   1965年长沙树木岭出土
湖南人(十五)
东汉   “吾作”兽纹铜镜   1956年长沙砚瓦池出土
湖南人(十五)
西汉   “千秋万岁”龙纹铜镜   1956年长沙电影学校出土
湖南人(十五)
汉   神兽铭文铜镜
湖南人(十五)
东汉   镂空花金珠   1959年长沙五里牌出土   
湖南人(十五)
东汉   龙纹玉佩   东汉   蟠螭纹鸡心玉佩
湖南人(十五)
      东汉   水晶琉璃木珠串  1978年长沙杜家山出土   
东汉   玛瑙珠串   1957年长沙仰天湖出土
东汉   玛瑙珠串   1978年长沙妹子山出土
湖南人(十五)
汉   蓝色琉璃珠   1976年长沙杨家山出土
湖南人(十五)
西汉   玛瑙项链   1959年长沙五一路出土
湖南人(十五)
东汉   水晶珠串   1959年长沙五一路出土
饭稻羹鱼的衍变
    这一时期灶具沿袭汉代、釜的基本组合,说明“饭稻羹鱼”的饮食结构没有变化。人们在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还通过优育提升稻米质量,魏文帝《与朝臣书》载,长沙“有好米,……上风 炊之,五里闻香”。菜羹的食材也较原来丰富,家禽家畜成为人们肉食的主要来源。同时,果品和副食品种越来越多,餐具的盘碟也相应增多,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湖南人(十五)
晋   饮食简   
郴州苏仙桥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共出土简900余支,为西晋惠帝时期桂阳都府档案,其中食物简记有猪、羊、酒脯、醇酱、盐等,反映了湘南山区居民的饮食习惯。
湖南人(十五)
三国   青瓷庖厨俑
2002年益阳梓山湖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盛储器  魏晋时期,储食大量使用湘阴窑烧制的青瓷罐,文献称之为器、瓮等,《论衡》“酿酒于器”;,罐多四系,大器为六系,部分出土时还留有挑、提用的棕绳。大器多用于贮水、酒;矮小者用于贮酱菜等食品,魏晋沿用汉代“食之有器”习惯。
湖南人(十五)
三国一晋   青瓷洗
湖南人(十五)
晋   青瓷罐
湖南人(十五)
晋   青瓷罐
湖南人(十五)
三国一晋   青瓷罐  长沙、湘阴等地出土
湖南人(十五)
晋   四系罐  李浩先生捐赠
湖南人(十五)
晋   四系罐  李浩先生捐赠
湖南人(十五)
晋   褐釉四系罐 
湖南人(十五)
晋   盘口壶   1972年长沙出土 
湖南人(十五)
晋   盘口壶   1972年长沙出土
    三国一晋  食器  碗缽主要用于盛饭或喝羹,平底,胎质厚重,以保温、防烫手;弧腹,口沿内敛,可减缓羹汤入口的流速。碟盛放饼、果、槟榔等食物。食器多饰莲纹,反映佛教对湖南地区的影响。
湖南人(十五)

湖南人(十五)

湖南人(十五)

湖南人(十五)
青瓷碟
湖南人(十五)
青瓷碗   1960年长沙七里庙出土
湖南人(十五)

湖南人(十五)

湖南人(十五)
晋   青瓷槅   长沙出土
此期出现的新食具,可以盛放多种食品。食品趋向多样化,表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安乡黄山刘弘墓
    刘 弘(236——306),西晋名将,曹魏镇北将军刘靖子,因军功封为镇南将军,爵号宣成公。王夫之评说:“晋侯江蒌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墓中出土金银玉器数量较多,工艺精湛,反映乱世时期军功贵族掌握大量社会财富,生活极尽奢华。
湖南人(十五)
螭龙纹金带扣
    其造型与纹饰,属于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格。使用方式与今带扣基本相同。其工艺令人惊叹,采用锤揲和掐丝方法制作螭龙,龙上镶满小金珠,扣上还镶嵌有菱形、圆形绿松石46颗。
湖南人(十五)
龙纹心形玉佩
湖南人(十五)

湖南人(十五)
“镇南将军章”“宣成公章”金印
    按照礼制,只有太子及王侯等高级贵族才能享用龟纽金印。这两枚金印,证明墓主身份之高。“镇南将军章”官印不能随葬,只能仿制明器陪葬,故制作不如“宣成公章”精致。
湖南人(十五)
玉  
    盛酒器,仿铜器造型,腹部分上下两层,雕刻仙人、龙、虎、熊、芝草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充满动感;器底三熊足。从造型及装饰图案看,为东汉玉雕的代表作。此期盛行讳迷信,流行神仙瑞兽图案。
湖南人(十五)

湖南人(十五)
六朝    青砖路面   2012年长沙东牌楼古城遗址切割
湖南人(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