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B)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物产形成了湖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并不断融入外来人群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各历史时期考古资料和传世实物组成的一个个生活画面,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又是湖南不同时期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衬托出稻作农业造就的勤劳精干与互助协作的人文精神,凝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多以兽面为主纹饰,而此鼎以人面为饰,结合人面两侧的角、爪,其形象被认为传说中的有首无身、贪吃的饕餮类怪神;腹内有“大禾”铭文,寓意祈祷谷物丰收。这种纹饰在全国商周青铜鼎中绝无仅有。
商
铜鸮卣(you)
1986年双峰出土双峰县文物管理所藏
商
铜鸮卣 1966年长沙东山出土
商
兽面纹铜卣
商
兽面纹铜壶 20世纪50年代石门出土
西周
龙首銴(pan)铜盉(he)
20世纪90年代宁乡黄材出土
调酒、温酒器
商
牛觥(gong)
1977年衡阳市郊出土
衡阳市博物馆藏
饮酒器。流行于商周,造型多取材于各类动物,《诗经》载“我姑酌彼兕si觥gong”。
西周
铜觚(gu)
饮酒器,通常与爵或斝jia组合使用。
商 兽面纹铜觚
1976年宁乡黄材出土
商
兽面纹铜斝jia
盛酒或温酒器,造型类爵,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商
铜爵
爵
饮酒器,三足,“像雀之形”。《礼记》“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后引申为贵族等级的象征,后世“爵位制”即源于此。出土爵少量发现烟炱痕迹,似可温酒。
铙镈以娱神
镈bo
打击乐器,与钟的区别主要为平口。迄今出土商、西周铜镈十余件,大多集中于湘江流域及其邻近地区,器表通常以粗犷兽面纹或其变体为主纹,扉棱由行进的两虎或简化的高冠鸟组成,显示出湖南礼乐的区域特色。
商末周初
兽面纹铜镈
资兴出土
西周
鸟饰铜镈
1981年浏阳黄荆村出土
商
豕(shi)磬
2012年汩罗曹家村出土
打击乐器,目前所见豕(shi)磬数量不多,皆为湖南出土。
西周
云纹乳钉纹铜钟
1962年临武出土
钟 打击乐器。始于西周,有由铙演变而来之说。单件使用的为特钟,按大小、音阶成组使用为编钟。湖南出土铜钟多为单件。
西周
乳钉纹铜钟
1968年湘乡马龙出土
西周
乳钉纹铜钟
1982年湘乡金石出土
西周
乳钉纹铜钟
1965年湘潭洪家峭出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