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人(七)

(2018-11-06 10:38:45)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三湘历史文化

湖南人

洞庭鱼米乡

稻之兴

杂谈

分类: 时空隧道
(2018年9月8日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第三部分:洞庭鱼米乡(B)
湖南人(七)
     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约在15000年前,先民便开始人工栽培水稻,并创烧陶器用以粮食的烹煮与储藏,使定居成为可能。经过历代耕地的开发与耕作技术的进步,唐宋以后湖南粮食开始大量外输,到明清时期发展为“天下粮仓”,为湖南人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湖南人(七)
三联陶罐   新石器时代(距今6500——4500年)
澧县城头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双耳陶罐   新石器时代(距今8000——7000年)
澧县八十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陶   新石器时代(距今8000——7000年)
澧县八十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彩绘红陶瓶 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6000年)
1979年安乡划城岗遗址出土  
湖南人(七)
凤鸟纹陶罐  新石器时代(距今8000——7000年)
1991年黔阳高庙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红陶鬶  新石器时代(距今4500——4000年)
湘乡岱子庙遗址出土   
湖南人(七)
陶盆  新石器时代(距今6500——4500年)
澧县城头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陶 盘  新石器时代(距今8000——7000年)
澧县八十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兽面纹陶盘  新石器时代(距今8000——7000年)
1991年黔阳高庙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红陶盘  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6500年)
1978年安乡汤家岗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陶   新石器时代(距今6500——4500年)
澧县城头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陶圈足盘  新石器时代(距今6500——4500年)
澧县城头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陶圈足盘  新石器时代(距今6500——4500年)
澧县城头山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八角星纹白陶盘  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6500年)
1978年安乡汤家岗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印纹红陶盘  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6500年)
1978年安乡汤家岗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鹰嘴乳突陶罐 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5000年)
1974年澧县三元宫遗址出土  
湖南人(七)
透雕凤形玉佩  新石器时代(距今4500——4000年)
澧县孙家岗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湖南人(七)
透雕龙形玉佩  新石器时代(距今4500——4000年)
澧县孙家岗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稻之兴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稻作由原始栽培发展到字正腔圆耕细作。金属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原人口的南迁,加强了耕地的开发与作技术的进步;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粮食产量逐步提高,到了隋唐时期湖南出现了仓廪充盈的盛况。
改进生产工具
    先秦时期,人们借助休耕改良土壤,并逐渐掌握了各种作物的最佳生长期,根据时节合理安排农事。生产工具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不断进化,同时出现了牛耕,耕作效率大有提高。
    铜器锄耕  先秦时期稻作处于石、铜器并用的刀耕火种阶段。铜器农具产要用于砍伐山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等,其中斧、锛,砍削工具;锸、镐、铲,掘土工具;刮刀又称削,可以刮麻、削竹等。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商  铜削
湖南人(七)
周  铜锸
湖南人(七)
商  铜斧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铁制农具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对农业生产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与铜制农具相比,铁器更加锋利、坚硬,效率大为提高,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发。据文献记载,西周时一人耕地不过十亩,战国时可耕地百亩,产量达一百五十石。从出土的大量铁制农具看,铁器已较为普及,汉以后成为主要农具。
湖南人(七)
汉   铁凿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战国   铁钁
1963年长沙牛角塘出土
湖南人(七)
战国   铁钁
1952年长沙罗汉山出土
湖南人(七)
战国   铁锛
湖南人(七)
汉    铁斧
湖南人(七)
汉    铁铲
湖南人(七)
汉    铁锸
1958年长沙黄公堂出土
湖南人(七)
战国   铁钁
    耕作技术进步  随着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逐渐走向精耕细作。汉代发明犁壁,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唐代发明曲辕犁,在湖南地区得到普遍推广。耕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明清时斯“湖广熟,天下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牛耕铁犁  汉唐时期牛耕技术在湖南地区进一步推广,一些山区各永州、道州等地已普遍采用牛耕。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调节深浅,省力省工,更适宜南方水田。考古发现了唐代的铁犁,说明至迟在唐肛湖南已普遍推广犁耕。
湖南人(七)
 汉   铁犁头 
湖南人(七)
唐   铁犁头
湖南人(七)
宋   铁犁头
湖南人(七)
铁  犁  1974年长沙阿弥岭出土
     耕作时,犁头用于破土,曲面的犁壁将破土翻向一侧,把杂草埋在下面作肥。
湖南人(七)
湖南人(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