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人(五)

(2018-10-26 08:14:26)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

三湘历史文化

湖南人

多元文化

民族大家族

分类: 时空隧道
(2018年9月8日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D)
湖南人(五)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迟50万年前,湖南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进入文明时期,原住民与不同时期迁入的外来移民相互融合,逐渐形成当今汉族为主体;湘西、湘南等山区居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羁縻、土司制的治理方式,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并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1949年后被确认为各单一少数民族。各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组成了今天的民族大家庭。
湖南人(五)民族大家族
    原住居民与不断迁入的移民相互融合,又各自保留其文化特征,促成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土家、苗、侗、瑶等56个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族,形成了绚烂多姿的多元文化。
湖南人(五)
朝廷对“蛮夷”的管理
    六朝时朝廷对少数民族采取相对自治的管理模式,通过册封蛮夷首领为王、侯、君等不同爵,赐予驼、蛇等钮官盒子,管理所率族群。“率善”意为率部归顺。族群大者,族名放在“率善”之前;小者置于“率善”之后。此类印章反映了当时湖南“蛮夷”族属众多,多已纳入朝廷管辖。
     土司制度是一定历史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共,通过 “树其酋长,使自镇抚,以达其以夷治夷”目的的一项政治制度。始于唐五代的羁糜制,历经宋至清,长达八百余年。湖南的土司管理区域主要集中在湘西地区,先后设立了十八个土司,以永顺、保靖两大彭氏土司势力最大。土司制较大限度地保护了区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南朝  蛙纹铜鼓

东汉  虎钮铜镦于
    秦汉时期,湖南 境内的土著族群,被统称为“蛮”,并以所居地域分别名为“武陵蛮”、“长沙蛮”等。从出土较多的镦于看,“武陵蛮”的一部分为巴人后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清康熙  “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印”
铜印  永顺老司城博物馆藏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永顺宣慰司用青花瓷碗   永顺县老司城博物馆藏
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唐之前文献中均以“蛮”概称,宋代开始称“土人”,1957年1月确认为土家族。2010年湖南土家族有26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张家界、常德石门及怀化沅陵、溆浦等地。
湖南人(五)
    打花铺盖   织绵,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意为打花铺盖,宋明时作贡品。原料以丝、棉、毛绒为主,色彩斑斓,图案多达200余种,主要取材于动植物或吉祥符号。
湖南人(五)
    挑花方巾   挑花是土家族重要工艺之一,图案多反映其风俗习惯、历史故事等,体现了对生命和性灵的追崇。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八宝铜铃  司刀  土家法师“梯玛”所用法器有八宝铜铃、司刀、牛角号等。法事时梯玛跳八宝铜铃舞,唱梯玛神歌,歌词叙说本族的起源、迁徙、信仰禁忌与生活习俗等。

苗  
    苗族奉炎黄、尧舜时期的“九黎”、“三苗”为始祖,在其迁徙过程中有一支苗族先民沿沅江进入湘西地区。2010年湖南苗族有206万余人,主要分布于湘西、邵阳城步与绥宁,以及怀化麻阳、靖州、会同、沅陵等地。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接龙帽
为湘西苗族举行接龙仪式时,妇女所戴盛装银饰帽
湖南人(五)
清  绣花棉衣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童  
湖南人(五)
清  绣花夹衣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银  
湖南人(五)

侗  
    湖南侗族历史上有“仡伶”、“飞山蛮”、“峒”等多种称呼。2010年湖南侗族近86万人,主要分布于怀化通道、新晃、芷江、靖州、会同和邵阳绥宁等地。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着芦笙服的侗族吹奏者
湖南人(五)
     芦  笙   侗族传统乐器。形体大小不同,管数多少不等,大者吹低音,小者为领奏。齐奏时,高低音交相响应,往往数十支甚至成百上千支芦笙齐鸣,气势恢弘。侗家逢年过节、丰收庆典,都会吹奏芦笙。
湖南人(五)
清   凤凰团花夹衣
湖南人(五)
民国   银凤冠

瑶  
    瑶族支系繁多,湖南主要有“盘瑶”、“花瑶”、“过山瑶”等。其族源有“苗瑶同源”、“源自山越”等不同说法。2010年湖南瑶族有71万余人,主要分布于永州江华、江永、蓝山、宁远,郴州北湖区、汝城、资兴、桂阳、邵阳隆回、洞口,怀化通道、辰溪,衡阳常宁及株洲炎陵等地。
湖南人(五)
清  神祀画  永州市市博物馆藏
    此画共14幅,包含道教题材、盘瓠崇拜、舂糍粑、刺绣等内容,反映了瑶族历史传说、生活习俗及与他民族的交往。
湖南人(五)
民国  挑花铜铃帕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挑花头帕
湖南人(五)
 花瑶线帽
湖南人(五)
 清   长鼓
瑶族鼓以细长为特征。每逢祭祀盘王或其他节庆,均要跳长鼓舞。
湖南人(五)

女  
    江永流传一种只在妇女女性范围内使用的神奇文字,内容多从女性视角描写婚姻家庭、个人
情感、歌谣谈话等,用纸书写或绣于布帕,被认为是目前所见唯一的女性文字。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湖南人(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