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8日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C)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至迟50万年前,湖南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进入文明时期,原住民与不同时期迁入的外来移民相互融合,逐渐形成当今汉族为主体;湘西、湘南等山区居民,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羁縻、土司制的治理方式,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并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1949年后被确认为各单一少数民族。各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组成了今天的民族大家庭。
北人南迁
秦汉以来,每逢中原动荡都导致北方居民大量南迁,两晋之交、唐末、北宋天年,是北人南迁的三重要时段,湖南是其重要留经地。北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促进了湖南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2010——2011年,在常德南坪乡发掘的西汉到到新莽时期21座土墩墓,出土了铜器、陶器等各类文物650件,器形与同时期湖南地区出土物略有差异,主要流行太湖流域,这在湖南等中部地区属首次发现,是外来移民入湘的物证。
汉
铜博山熏炉
1999年长沙窑蓝嘴岸遗址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唐 褐斑贴花“张”字款执壶
1959年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
唐 三彩釉瓷杯
长沙子弹库出土
唐 三彩釉瓷碟
长沙子弹库出土
唐 邓俊墓志
1978年益阳赫山庙出土
益阳市博物馆藏
据墓志可知,墓主邓俊祖籍南阳,祖上潭州为官,后留居长沙。邓俊曾为岳州长史,是北方人为官湖南并定居的典型代表。墓葬形制为北方流行的“刀”形。这种墓形中晚唐后在湖南大量出现,证明北方移民数量之多。
岳阳茆山宋墓
此墓为青砖砌成的三层券顶防水结构,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北方地区。墓中出土8件宋代耀州窑青瓷碗、盘和斗笠盏。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看,墓主当是北宋末年南迁的北方移民。
宋
敞口印花盘
岳阳市博物馆藏
宋 青釉刻花深腹碗
岳阳市博物馆藏
王趯墓志
南宋(1127——1279)1960年长沙杨家山出土
民国
雕花漆床楣 浏阳大围山镇征集
江西填湖广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江西填湖广”是历史上重大移民事件。大批江西人取道江西的苏、浙、皖、闽人迁入湖南,至今仍有湖南人十之八九来自江西之说。也有部分湖南人及进入两湖的部分移民,再西迁至川、黔地区,故又有湖广填四川之说。
民国
雕花梳妆台
浏阳大围山镇征集
方志所载江西移民
江西移民入湘,在各地县志多有反映,如益阳县迁入了447族,其中洪武朝109族;明代醴陵县迁入了296族,仅洪武朝占200族;湘阴县迁入83族;醴陵县“土著亦仅存十八户……洪武年招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今江西)人尢多”;沅陵县“邑中老籍有开封者,有江南者,尤以江西为最多……今所指土著十之八九皆江西人”;元末兵乱,桃源县人口锐减,“赣省吉水、丰城、南昌等县人,遂于洪武、永乐时纷纷迁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