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二)

标签:
湖南省博物馆三湘历史文化湖南人我从哪里来先民族群 |
分类: 时空隧道 |
(2018年9月8日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A)



石

砍砸器

石

尖状器


下颌骨化石
牙齿化石

玉人首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000年)
1986年石门县丁家山出土
石门县博物馆藏

陶面具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时期距今约3300——2600年)
1986年宋家台遗址出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战国
铜钺

战国
靴形铜钺

战国
靴形铜钺
20世纪60年代衡山霞流出土

战国
1981年慈利官地出土
慈利县博物馆藏

战国
1958年常德出土

战国
虎钮錞于

战国
虎钮錞于

战国
錞于

战国
柳叶形铜剑

战国
多耳铜矛

商代早期已有中原人越过长江,到达石门皂市。晚期,殷人的一些支系和氏族因战乱离开湖北盘龙城,进入 湘水、资水中下游。殷人带来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开启了湖南的青铜文明。

商
“庚戈父”铜鼎
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

酒器。铜卣盖身、口下、腹部及圈足部位均饰凤鸟纹,盖、身内壁铸同铭“戈”字。出土时卣内装有玉兽、玉玦、玉龙、玉环等玉器320余件。卤是古代祭祀时盛香酒的器具,卤内盛酒,盖上器盖,酒香不会外溢。器盖和器内底铸有“戈”字,应为族徽。纹铜卣造型庄严,纹饰精美,代表了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成就。
“戈”族铜器 ,族簇,是家族的特殊标志。“戈”族是夏商时期的中原旺族,直至春秋时期的铜器,仍可见其族簇铭文。湖南境内出土多件“戈”族族簇铭文铜器,为戈族等商人进入湖南的物证。
西周
“戈”铜觯 1981年湘潭青山桥出土
“冉”族铜器 冉族是商代的中原大族,与王室曾有婚姻关系,其族簇多见于商周铜器。从出土地来看,冉族活动地域较为广泛。商亡之后,其中一支进入湖南。
盛酒礼器。器内有“旅父甲”铭文,应是西周早期旅氏家族器物。主纹为兽面纹,侧有倒立夔纹,下有凤纹,具有典型的中原风格。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商人南下

商

商
“戈”提梁铜卣 1970年宁乡黄材出土


商
“冉”提梁铜卣
商
“已冉”兽面纹铜鼎 1962年宁乡黄材出土


商末周初 “冉”铜爵
1981年湘潭青山桥窖藏出土
商周“父乙”铜器
“父乙”,多见于殷墟甲骨文卜辞和中原商代青铜器,是做器者对生父的称呼。湖南“父乙”铭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均为中原风格。

“父乙”夔龙涡纹簋
1956年石门出土

“父乙”兽面纹爵
衡阳公行山东汉墓出土

西周“旅父甲”铜尊
1981年湘潭青山桥出土
前一篇:君山有奇荷,纵湖而野生(八)
后一篇:逛李自健美术馆,邂逅卫视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