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江北去(十)

(2018-09-14 06:31:25)
标签:

长沙博物馆

长沙古代历史文化

湘江北去

三国——元时期

湖湘首邑

分类: 时空隧道
(2017年8月30日长沙博物馆)
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湘江北去:湖湘首邑(三国——元时期)之三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葵形折枝花卉铜镜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长沙出土
湘江北去(十)
定窑白釉瓷洗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长沙出土 
    敛口,丰肩,扁圆腹,圈足。口部饰一周凸弦纹,内外皆施白釉不及底,釉色洁白如玉,为唐代定窑中的精品。
湘江北去(十)
莲花形银盏托、鎏金银碗、鎏金莲花形银盏托
湘江北去(十)
刻花带链银葫芦、鎏金银盒
湘江北去(十)
鎏金银执壶
湘江北去(十)
定窑白釉瓷洗
    敛口,丰肩,扁圆腹,圈足。口部饰一周凸弦纹,内外皆施白釉不及底,釉色洁白如玉,为唐代定窑中的精品。
湘江北去(十)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唐(公元618—907年)2011年长沙市东牌楼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乾封泉宝”铁钱
五代(公元907—960年)  长沙市出土
湘江北去(十)
“官”字“都省铜坊匠人谢脩”铭文铜镜
五代(公元907—960年)  长沙市出土
湘江北去(十)
“千秋万岁”八卦纹铜方镜
五代(公元907—960年)  长沙市出土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青镂空座仰覆莲纹陶魂瓶
五代(公元907—960年)  1981年长沙市井湾子中建五局1号墓出土
    由器盖、器身和底座三部分组成。器盖为尖顶宝塔形,多处镂空并装饰两层仰莲纹,器身肩部装饰一周覆莲纹,底座镂空。魂瓶又称“谷仓罐”,是为亡魂储藏食物的明器。随葬魂瓶是东汉以后流行的一种丧葬习俗。
湘江北去(十)
多角陶魂瓶
五代(公元907—960年)  长沙市出土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青瓷堆塑魂瓶
元(公元1271——公元1368年) 征集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衡山窑绿釉堆塑人物纹瓷魂瓶
宋(公元960——公元1276年) 征集
湘江北去(十)
青釉敛口瓷洗
五代(公元907—960年)  长沙市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十)
衡州窑青釉双系瓷壶
五代(公元907—960年)  征集
湘江北去(十)
青釉四系瓷罐
五代(公元907—960年)  长沙市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青釉褐绿彩荷花纹瓷碗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征集
湘江北去(十)
青釉褐绿彩云气纹纹瓷碗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征集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方木井圈遗迹
    2011年东牌楼宋代街坊遗迹区域发现。置于方形井内,残留10层,每层由四块长1米、宽0.62米的木板以榫卯嵌套合围而成。水井是宋代潭州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设施,木质井圈可起到护壁净水的作用。
湘江北去(十)
道路遗址
         2011年芙蓉共东牌楼发现,呈东北——西南走向,宽3.2米,残长47.5米。修筑方法是先以红土夯筑路基,再在其上铺设青砖路面,从道路剖面可以观察到多次修筑的痕迹,说明该道路沿用了较长时间。
湘江北去(十)
釉陶缸
高0.71米,直径约1米,出土时位于储藏室底部。
湘江北去(十)
石柱础
      2011年芙蓉区东牌楼宋代房基遗址北端发现。呈东——西走向排列。柱础俗称磉盘,或柱础石,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奠基石,兼具防潮功能。
湘江北去(十)
木构涵渠遗址
     2004年天心区坡子街出土。涵渠残长38米,高约1.2米,断面呈三角形,由底板及两边侧板搭构而成。底板两端开凹槽,侧板下都嵌于a凹槽内,顶部相交搭合。侧板两侧有边搭榫,板与板之间拼接扣合,构成长长的三角形涵渠。该涵渠规模十分庞大,为南宋时期潭州城内的地下给排水设施。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湘江北去(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