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江北去(九)

(2018-09-06 06:13:37)
标签:

长沙博物馆

长沙古代历史文化

湘江北去

三国——元时期

湖湘首邑

分类: 时空隧道
(2017年8月30日长沙博物馆)
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湘江北去:湖湘首邑(三国——元时期)之二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长沙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铜官镇瓦渣坪一带,又称“长沙铜官窑”。长沙窑兴起于“安史之乱”后的8世纪中后期,鼎盛于中晚唐,衰落于五代。长沙窑融合南北陶瓷烧造技术,首创瓷器釉下多彩工艺,并广泛地将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用于瓷器装饰,开创了中国古代瓷器装饰新风尚,奠定了唐代“南青北白长沙彩”瓷业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写下了浓墨彩的篇章。长沙窑大胆吸收域外文化因素,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其产品行销海内外,中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潭州也成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青釉双唇四系方形瓷罐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83年长沙市望城区长沙窑窑址出土
湘江北去(九)
青釉褐彩瓷灯盏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8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都司坡出土
湘江北去(九)
青釉红褐彩瓜棱形瓷壶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83年长沙市望城区长沙窑窑址出土
湘江北去(九)
绿釉横柄带盖瓷壶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长沙市望城区长沙窑窑址出土
湘江北去(九)
黑釉瓜棱形瓷壶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长沙市望城区长沙窑窑址出土
湘江北去(九)
蓝绿釉背水瓷壶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长沙市望城区书堂乡出土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青釉褐斑双系瓷壶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87年 长沙市东区人民政府基建工地水井出土
湘江北去(九)
莲花纹柱形陶印模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8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堆子山出土
湘江北去(九)
“元和三年”陶耳范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9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都司坡出土
湘江北去(九)
狮纹陶范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8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蓝岸嘴出土
湘江北去(九)
青釉莲花纹高足海棠形瓷杯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83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都司坡出土
     通长12.4cm,通宽5cm,通高5cm  口呈四出海棠花形,俯视似花瓣绽放。腹壁弧曲内收,高圈足外撇,底部内凹。杯心压印一朵莲花,花瓣均匀饱满。灰胎,杯内满饰青釉,外部口沿饰绿釉,釉色滋润晶亮。海棠杯器形来源于金银器,由波斯等地传入中土,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为唐代流行的器形之一。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陶猴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9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出土
湘江北去(九)
青釉褐彩瓷猪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9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出土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青釉褐彩瓷狮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8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蓝岸嘴出土
湘江北去(九)
青釉褐彩瓷鸟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1979年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蓝岸嘴出土
湘江北去(九)
青釉褐彩瓷狮
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长沙市望城区长沙窑遗址出土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长沙窑瓷片
唐(公元618—907年) 长沙市潮宗街出土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湘江北去(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