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江北去(七)

(2018-08-24 06:37:24)
标签:

长沙博物馆

湘江北去

长沙古代历史文化

大汉王国

秦汉时期

分类: 时空隧道
(2017年8月30日长沙博物馆)
长沙古代历史文化陈列---湘江北去:大汉王国(秦汉时期) (下)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秦汉时期,长沙纳入中央王朝政治版图。秦代设置的长沙郡和西汉初年建立的长沙国,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湖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沙历史由此开辟了新的篇章。
湘江北去(七)
双面透雕龙凤纹玉环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75年长沙市咸家湖陡壁山1号墓出土
    青白色,局部有黄色、黑色沁。双面透雕曲缠盘绕变体飞龙,环周饰以流动飞卷的云气纹和凤鸟纹,给人以龙腾凤舞、云卷云舒之动感。龙凤身躯上以浅雕随形琢出隐约的线条,更加增强了整器的艺术效果。该环雕琢刀法娴熟圆润,线条舒展流畅,构思巧妙,制作精美,反映了西汉前期高超的玉雕技艺。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陶牛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七)
陶猪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陶羊、陶鸡、陶龟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七)
陶猪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七)
“渔阳”凤纹漆耳杯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湘江北去(七)
“长沙后府”封泥匣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湘江北去(七)
“王裞”木楬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湘江北去(七)
“陛下赠物”木楬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1993年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弦纹长颈铜瓶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1年长沙市五里牌邮电局19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宽弦纹提链铜壶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征集   
湘江北去(七)
兽面三足铁铺首铜洗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征集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双龙纹铜锜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征集   
湘江北去(七)
弦纹铜樽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征集   
湘江北去(七)
储钱铜碗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征集   
湘江北去(七)
戳印纹釉陶盒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长沙市五一东路晓园公园5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戳印纹陶樽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长沙市五一东路晓园公园5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柿蒂纹釉陶鼎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长沙市五一东路晓园公园5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弦纹顶陶仓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长沙县牌楼乡火枣坡1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绿釉半圆形陶鸡埘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77年长沙市九尾冲中药二厂1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褐釉弦纹陶燋盉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77年长沙市区省地质局子弟学校1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戳印纹双系釉陶匏壶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长沙市五一东路晓园公园5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白釉弦纹瓷碗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3年长沙市文艺路二里牌2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酱釉昂首陶狗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浏阳市永和镇出土  
湘江北去(七)
曲尺形陶屋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长沙市人民路省地质中学1墓出土  
    模型明器.泥质灰陶,平面呈曲尺形.屋顶为"一字型"悬山顶,檐角翘起,侧边为带厕所功能的长方形廓屋,两栋房屋相连,以矮墙合围,构成一个圈养牲畜的后院.是当时普通百姓日常居住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房屋建筑.
湘江北去(七)
绿釉椭圆形亭阁式陶猪圈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4年长沙县牌楼乡火枣坡1号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绿釉陶灶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96年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七)
人物俑一组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长沙东汉墓出土  
湘江北去(七)
"安乐未央"陶瓦当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长沙市五一广场水井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七)
"府君高迁"陶瓦当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长沙市五一广场水井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长沙市五一广场东牌楼出土的东汉简牍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褐釉方格纹四系瓷罐   东汉(公元25——公元220年)
1980年长沙市区省计委10号墓出土
    直口,溜肩,鼓腹下收,平底.颈部下方刻划一褐色凸弦纹,肩部对称贴四个半环形系,周身模印斜方格纹.器体内外皆施褐色釉,器身下腹部露胎.器形规整,为东汉晚期青瓷的典型器物.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张仲景坐堂行医
    张仲景(约150—215),名机,字仲景,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尊为医圣。汉灵帝时举为孝廉,后为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其任太守期间,长沙伤寒等疫疾流行,张仲景于衙门大堂上行医,救治众多长沙百姓。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中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经典著作。
湘江北去(七)

湘江北去(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