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殷墟考古发掘九十周年特展:殷商王后(四)

标签:
长沙博物馆殷商文化妇好墓出土文物殷商王后允文允武 |
分类: 时空隧道 |


妇好铜钺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夏商周时期的铜钺象征军事征伐、刑杀之权。妇好墓共出土四件铜钺,是目前所见商代贵族墓随葬铜钺第二多者(最多者随葬七件铜钺),进一步印证了妇好执掌帅权、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件铜钺装饰的虎食人纹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多次出现,推测具有巫师通灵的涵义。虎食人纹下铸铭文“妇好”二字。

妇好铜钺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从石斧衍生出的玉石钺,由兵器和工具演变为权力的象征,这一功能被夏商周时期的铜钺所继承。铜钺大小不同,持有者的权力与地位也存在高下之别。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大钺均有铭文“妇好”二字,两件小钺铭文为“亚启”。这件铜钺装饰一首双身龙纹,鼻部铸有铭文“妇好”,龙纹下的三角纹带犹如狰狞的兽齿。

玉鹦鹉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姿态与商代蹲玉人类似,有观点认为这是鸟首人身的神鸟。有穿孔,是随身佩戴的饰物。在玉器加工过程中,商代玉匠常用双阴刻线刻划纹饰,在视觉上给人以阳线凸起的错觉,使纹饰线条更加突出。

玉
璧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周时期的玉璧小于新石器时代,内壁平滑,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孔一般都很规整。商代有的玉璧被埋在宫殿宗庙基址的夯土之下,用于奠基祭祀。妇好墓出土玉璧12件,有成组出现、大小依次递减的现象。

玉
虎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
虎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这件玉虎作站立状,虎头鸟身,身侧有双翼,胸、腹饰羽纹。罕见的是口内满染朱砂,前颈部亦有朱砂。双足之间有槽,顶后有上下钻通的小孔,可穿绳悬挂、佩戴,也可插嵌。

玉
戈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代的玉兵器并不具备实战功能,多为象征军事权力的仪仗用器,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妇好墓随葬玉戈多达39件.

玉
戈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
瑗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
琮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古玉中礼玉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人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最早的玉琮见于5100年前的安徽潜山史前文化。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琮在江浙、广东、山西的史前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

玉琮形器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
环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柄形饰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
圭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
韘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韘又称扳指,是射箭时套在大拇指上拉弓引弦、保护手指的工具,逐渐演变为饰物.商周时期男子以"佩韘"作为成年标志.玉韘在妇好墓仅出土一件,在当时是稀罕之物.目前发现商代铜、玉韘很少,当时应主要使用木质、骨角质韘.妇好的这件玉韘制作精致,正面雕兽面纹,兽面下两个圆孔可穿绳,背面下端有钩弦的槽。


玉
盘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这种玉盘在妇好墓中仅发现一件,体量较小,洁白光莹,制作精良,可能是祭祀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盛器.


玉
锛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锛既是手工工具也是农具.妇好墓出土玉锛5件,均无使用痕迹,玉质较好,有的器表还有朱砂痕,应为礼仪用器.

玉
虎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这种片状玉虎代表了商代玉虎的另一种风格.虎眼、卷尾均可兼做绳孔.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
戈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铜柄玉矛
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前一篇:春花烂漫人欢笑
后一篇:洋湖湿地:花的海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