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最大的一件通高96.7厘米,最小的一件通高30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曾侯祭祀或宴享时使用的青铜乐器。36件钟形制相同,大小各异,皆为甬钟。经专家测试每件钟都有一钟双音,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的大部分乐曲。1981年7月,正当中外学者们还沉浸在对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无比惊叹之中的时候,距曾侯乙墓西侧约102米处,又发现了另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编号为擂鼓墩2号墓。墓中所出土的另一套36件编钟形制相同、大小各异,皆为甬钟。最大的一件通高96.7厘米,最小的一件通高30厘米。二号墓编钟与曾侯乙编钟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原来整套曾侯乙编钟音域有五个多八度,现经百钟互补,两墓编钟合并以后,其音域竟扩大到六个多八度了,使得举世闻名的曾国编钟,更为宏伟、更为壮观地屹立于当今世界音乐的舞台上。
蟠龙纹建鼓座
战国,通高17.2、腹径38.6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用来支起建鼓的底座,中间的圆槽用来插言辞鼓楹,顶部和腹部装饰蟠龙纹。
圆盖豆
战国,通高28.7、口径19.8厘米,擂鼓墩吴家湾6号墓出土。盛放食物的器物,表面光素,柄呈喇叭形。
瓠hu壶
春秋,通高21.5、口径4.7、腹径12.1厘米,义地岗季氏梁墓出土。瓠壶出自春秋时期,是一种带把手的葫芦形壶,用来盛酒。颈部装饰三角蕉叶纹和窃曲纹各一圈,腹部满饰环带纹,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湛。
曾孙定鼎
这件曾孙定鼎是一只带盖三足圆鼎,盛放牲肉,曾(ceng)是曾国高等贵族在祭祀或宴请时使用的器物。盖面上装饰着蟠虺纹和綯纹,腹部上装饰蟠虺纹和弦纹。盖面有一个铺首衔环和三个兽形环钮,器身刻有铭文“曾孙定之脰鼎”。
立鸟铜壶
春秋,通高15、宽18厘米,随州出土。盖顶有鸟形钮,纹饰造型简洁大气。
背带纹方壶
战国,通高57、口长17.8、口宽15.1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带盖的双耳方形壶。盖呈花冠状,颈两侧装饰对称的伏龙形耳,因腹部被分成纵横隔形成背带纹,所以叫背带纹方壶。
菱形勾连云纹敦
战国,通高28、口径20.5厘米,擂鼓墩13号墓出土。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菱形勾连云纹敦,做工精良,整体呈椭圆形球状,器物盖与器身相等,可扣合,盖口部上设有活动扣钮,以便于固定器身而不致滑落,上下各有3个扁状透空兽形足,口部各有二个对称环形耳。整体纹饰采用复杂的错嵌工艺制作而成,有菱形的勾连云纹、三角几何纹、涡纹,花纹构图新颖,富有变化,体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和装饰艺术。
蟠螭纹盥缶
战国,通高35、口径22.4、腹径41.2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盥洗时用来盛水的器物,装饰兽首环形双耳,耳上套有提出链。腹部装饰有变形蟠螭纹。
尊 盘
战国,尊通高30.1、盘通高23.5厘米,曾侯乙墓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工艺最繁缛精美的酒器,尊是盛酒器,盘是水器,出土时尊置于盘中,三器合一。
铜箭镞(一组)
战国,曾侯乙墓出土。
铜
矛
战国,通长11.7——12.6厘米,曾侯乙墓出土。
三戈戟
战国,三戈通长27.3、17.8、16.9厘米,曾侯乙墓出土。三戈戟,是一件将矛和戈结合安装在柲上的兵器,集勾、刺、啄、割几种功能于一体,是古代一种先进的长柄兵器,用于步战和车战。
牛形钮盖鼎
战国,通高39、口径38.2、腹径42.6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圆形,在祭祀或宴享时搭配使用。隆盖边缘各有三个形态不同的牛形钮。盖面和腹部装饰有陶索纹、云雷纹和蟠螭纹等。
牛形钮盖鼎
战国,通高28.2、口径327.、腹径31.2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圆形,在祭祀或宴享时搭配使用。隆盖边缘各有三个形态不同的牛形钮。盖面和腹部装饰有陶索纹、云雷纹和蟠螭纹等。
牛形钮盖鼎
战国,通高23.4、口径22.、腹径27.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圆形,在祭祀或宴享时搭配使用。隆盖边缘各有三个形态不同的牛形钮。盖面和腹部装饰有陶索纹、云雷纹和蟠螭纹等。

蟠虺纹盘
战国,通高10.7、口径25.3厘米,擂鼓墩吴家湾6号墓出土。水器。腹部有一对称半环形兽首形耳,周身装饰蟠虺纹。

鸟首龙纹方尊缶
战国,通高44.7、器口边长15.5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曾国高等贵族用来盛放酒水的器物。盖部和腹部各装饰一周鸟首龙纹。

蟠螭纹圆尊缶
战国,通高43.4、口径16.8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盛放酒水的器物。造型古朴,纹饰细致。盖面装饰重环纹、蟠螭纹,腹部装饰蟠螭纹。
汤
鼎
战国,通高19.8、口径8.5厘米,擂鼓墩墓地出土。圆鼎,祭祀时或宴享时使用,腹部扁鼓,用来盛放汤羹
,兽首蹄足。
凤鸟纹鼎
战国,通高15.5、口径15.6厘米,东城八一大队出土。盖上有一个半环和三个环形钮,盖面装饰凸弦纹,颈部有一圈凤鸟纹,腹部有凸弦纹、绳纹、三角几何纹和三角云纹。
车
軎wei
战国,通高7.1、底径6.5厘米,擂鼓墩2号墓出土。车马器。马车上的配件,被安装在车轴上,用于固定车轮,防止轮子脱落。
青铜扁壶
战国,通高30、口径15厘米,随州出土。壶身扁平,造型简洁,便于携带。
青铜壶
战国,通高30、口径20厘米,随州出土。壶身以三道凸弦纹相间,装饰精美繁复的蟠螭纹,两侧有提环。
蟠虺纹瓿bu
战国,通高20.5、口径10.8厘米,义地岗朱家坡出土。器形小巧,腹部两侧有一对称的兽首形耳,腹中部饰六个对称的圆饼形乳突,通体饰蟠虺纹,镶嵌绿松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