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一石
潇湘一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0,763
  • 关注人气:1,0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2017-09-01 09:36:16)
标签:

随州出土

周代青铜器

诸侯礼乐

封邦建国

鄂国觅踪

分类: 时空隧道
                                   (2017年8月30日  长沙博物馆)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2017年7月26日至10月8日,长沙博物馆与随州华夏博物馆在长沙博物馆举办“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汇集了随州地区出土的两周时期曾、鄂等国的典型青铜文物200余件,以时代为序,展示了这些诸侯国的分封历程和礼乐文明。
    周王朝建立后,为维护统治,巩固国家政权,周天子将疆域内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贵族、异姓功臣及前代帝王后裔,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各诸侯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替周王朝镇疆守土。在周王朝的南土境内,周天子陆续分封过鄂、楚等异姓诸侯和曾、唐、吕、申、厉、息等同姓或周王室姻亲诸侯,后者被史家称为“汉阳诸姬”。这些诸侯国在数百年风云际会中,或征伐,或结盟,势力此消彼长,最后均为强大的楚国所灭,并入了楚国的版图。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今湖北随州及其周边地区先后出土了多批次、高规格的鄂国、曾国和其他诸侯国的青铜器,时代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这些考古新发现为研究周代的分封制度、汉水流域各诸侯国的历史以及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尤其是大量成组青铜礼乐器的出土,让我们对周代的礼乐文明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兽面扉棱方鼎 
     西周,通高26.9、口宽12.5、口长18.4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长方形体,方折沿,方形立耳,浅腹,柱足较高。器身四隅,腹壁中部及四足根均饰钩形扉棱,腹部四面均饰兽面纹。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饕餮纹鼎 
     西周,通高26.、口径16.6厘米。安居羊子山1号墓出土。贵族祭祀或宴享时使用的礼器。口沿下方装饰着一圈以雷纹作地的饕餮纹。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兽面纹鼎 
     西周,通高43.3、口径33.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贵族祭祀或宴享时使用的礼器。口沿下方装饰着一圈以雷纹作地的饕餮纹。敛口,仰折沿,方形立耳,鼓腹下垂,三柱状蹄足内收。腹部及足根部均饰兽面纹,分别以凸起的扉棱为额鼻,形成上下接应的三组。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四耳方座簋 
     西周,通高28.8、口径21.5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常见于西周早期,是君王或方国诸侯所使用的礼器。上半部分是以火纹和龙纹装饰的簋,下半部分是一座带有兽面纹的方禁。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直棱纹簋 
     西周,通高13.、口径18.8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西周早期的双耳簋,口沿下方装饰着羽脊兽面纹,腹部饰有一圈直棱纹。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戈父辛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在商代和西周的考古发现中比较常见。这件戈父辛爵时代为西周时期,流部较窄,尾部较尖,流口间立有一对小伞柱,腹部较圆装饰有饕餮纹,并且腹部刻有铭文一行三字:“戈父辛”。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雷纹爵 
     西周,通高20.5、流及尾长17.1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西周早期高等贵族们饮酒时的酒器。腹部装饰有连珠纹为边饰的连续雷纹。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子觯
     西周,通高18.6、口径8.5——10.5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西周早期高等贵族们用来盛酒的酒器。盖面隆起,子口,有一半环形钮。环钮两端以兽首装饰衔接盖面。器身侈口,束颈,鼓腹下垂,圆足圈底。盖面、颈部饰边珠纹为边饰的勾连云纹一周,圈足饰勾连云纹一周。盖内及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子”。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噩侯盘
     西周,通高10.4、口径34.8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水器。古人洗手时,用匜倒水清洗,盘子用来承接弃水。盘内底有铭文二行5字“噩侯作旅彜”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噩侯罍
    和卣都是古代的盛酒器,噩矦(侯)罍器体为圆形,豆形盖,盖内有铭文两行五字:“噩矦(侯)乍(作)旅彝”。这种形式的罍商末周初皆有,这件噩矦(侯)罍圈足较高且外撇,西周早期的特点较为明显。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噩侯提梁
    器体呈圆体,盖面隆起,顶上装饰有筒形钮。提梁两端各一兽首,与颈部两半环耳相连。提梁饰雷纹为地的龙纹,盖面、口沿各饰一周夔龙纹组成的兽面纹。盖内及器内底有铭文两行五字:“噩矦(侯)乍(作)旅彝”。这件器物应为西周早期所铸之器。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双人纹盉
     西周,通高30.3、口径13.5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西周早期高等贵族使用的温酒器。盖、颈和腹各饰一道凸弦纹,腹裆部饰双人纹,鋬上部浮雕牛角形兽首。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高领斝
     西周,通高30.2、口径19.1厘米。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西周早期高等贵族使用的酒器。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口沿有对称两菌状柱,上面装饰涡纹,有一牛首鋬用于把持,分裆,三柱足较高,便于在火上加热。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诸侯礼乐”——随州出土周代青铜器特展(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