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琢玉(两宋时期)
宋代,耀州窑进入鼎盛时期。黄堡窑场沿漆水河两岸向东西台地两侧扩展,并在玉华、塔坡和立地坡等地创建了新窑场,形成“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由于制瓷工艺全面改进和提高,青瓷烧造步入高潮,产品品种、类别、数量大为增加,高档的青瓷精品大量涌现。此时的青釉耀瓷,因釉色呈稳定的橄榄青色,晶莹温润,造型协调规整,精巧秀丽,纹样图案丰富多样,犀利圆活,被赞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后世称其为“宋代刻花青瓷之冠”。河南临汝、宝丰等窑受其影响,烧制青釉刻划花、印花瓷器,广州西村窑、福建同安窑、广西永福窑和容县窑等窑,为适应外销需要,也仿造耀州窑产品,形成了与宋代定、汝、官、钧五大名窑齐头并驱的耀州窑系。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9.7厘米,底径4.5厘米,高3.7厘米。1981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子口稍内敛,浅曲腹,下腹斜收,圈足。盒内底平坦,中间贴一莲苞,周有一个青釉二个酱釉的小子盒呈“品”字排列,子盒间各粘饰一莲梗,莲梗头分别为荷叶、莲实和花蕾,盖已佚。子口施酱黄色化妆土。灰胎,胎质细腻。釉呈橄榄绿色,光洁,施釉至圈足。此盒也称三星子母盒,是古代妇女盛放粉、黛、脂的化妆用具。

北宋
青釉瓜棱执壶

北宋
青釉碗

北宋
青釉外刻花莲纹碗

北宋
青釉刻花花口尊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12.6厘米,底径5.8厘米,高11.3厘米。2003年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窖藏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尖唇,六瓣卷沿荷叶形花口,长颈微束,圆鼓腹,高圈足。通体施青釉,足底及圈足内露胎。胎色浅灰白,质较细。釉色青绿,釉面开片。颈部刻蕉叶纹,腹部饰刻花牡丹纹。


北宋
青釉镂孔龙纹复层式熏炉


北宋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5.5厘米,底径8.8厘米,高30.5厘米。1969年陕西省耀县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瓶小口,圆唇,卷沿,短颈,折肩,长腹稍鼓,隐圈足。胎为淡土白色,质细腻,坚致。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绿,釉面有开片,光亮。瓶肩与下腹装饰双层刻花尖瓣状覆仰莲瓣纹,腹部为主体纹饰刻缠枝牡丹纹,以盛开的缠枝牡丹花作横竖向四方连续构图,缠枝蜿蜒曲折,刻花刚劲有力,线条活泼流畅。

北宋
缠枝菊纹盏内范
北宋(公元960~1127年)直径15.0厘米,高9.3厘米。陕西省铜川市吕家崖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盏范尖圆顶,斜腹微鼓,下沿外撇,平底,内腔中空呈窝状。素烧,胎色土黄,质细坚硬。顶部刻团菊花,腹部刻缠枝菊和枝叶纹,下沿部有弦纹一周。腔内有指捺刻划痕。

北宋
四婴戏莲纹碗内范
北宋(公元960~1127年)直径16.8厘米,高7.7厘米。1981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吕家崖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碗范尖圆顶,缓坡形腹,环状平底,有中空内腔,呈圆窝状,腔沿边外撇。腔内留有手指捺印痕。瓷土胎,胎色黄,胎质较粗,坚硬。范表面印有四婴孩攀着一把束莲戏耍。婴孩胖圆,大头,圆脸,两臂张开握枝荡秋千。

北宋
青釉印花团菊纹碗

北宋
酱釉钵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6.2厘米,底径3.6厘米,高4.5厘米。陕西省西安市西大街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敛口,圆唇,鼓腹,圈足,足内壁外斜。钵内外施酱釉,足底刮釉露胎。釉呈酱红色,釉面有棕眼,但均匀光泽。胎色土黄,质细坚硬。

北宋
酱釉花口碗

北宋
黑釉梅瓶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5.1厘米,底径10.7厘米,高31.2厘米。1973年11月16日陕西省博物馆调入,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小侈口,厚唇,短颈,折肩,棒槌式深腹,圈足,上腹有瓦楞旋痕,瓶外施黑釉,胫足处露胎。釉呈黑褐色,胎色灰白,质较细。

北宋
青釉刻花水波三鱼纹碗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11.9厘米,底径3.5厘米,高4.8厘米。1972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圆唇,敞口,矮圈足。胎色灰白,胎质细密。青绿色釉微黄,釉薄明亮,内外满釉,足底刮釉,足心露胎,碗内饰刻花水波三鱼纹。

北宋
青釉刻划花双蝶纹碗

北宋
青釉镂孔复层式五足炉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19.2厘米,高12.2厘米。1994年4月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博物馆基建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炉为镂孔复层式,口微敛,曲宽沿,浅曲腹,平底,沿下设镂孔筒形套套粘于炉腹外壁,镂孔为竖眼形,错孔排列,腹下粘五兽面爪状足。炉内腹及外套底部露胎,余处施青釉。釉色青绿,有玻璃质感。灰白胎,质较细。沿面刻折扇纹。

北宋
青釉印花摩羯纹碗

北宋
青釉刻花蕉叶纹罐

北宋
青釉印花飞天纹碗

北宋
青釉印花折枝牡丹纹盘

北宋
青釉印花四婴戏莲纹碗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15.6厘米,底径3.5厘米,高4.5厘米。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采集,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敞口,圆唇,斜弧腹,圜底,圈足。内外施青釉,釉色青绿,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质较细。器内饰印花四婴戏莲纹,人物富有动感,惟妙惟肖。

北宋
青釉印花缠枝菊纹盘

北宋 青釉印花菊纹大盘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19.2厘米,底径8.7厘米,高7.6厘米。2010年征集,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敞口,圆唇,圆弧腹,坦底微凹,圈足。内外施青釉,釉色青绿,匀净莹润;盘外底施一层薄釉,呈褐黄色。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质细密坚硬。内腹部和底部分别饰两层缠枝菊叶纹,其间以连弧纹相隔。盘外刻折扇纹,上下以弦纹相间。

北宋
青釉印花缠枝菊纹碗

北宋
黑釉酱斑纹碗
北宋(公元960~1127年)口径14.4厘米,底径5.5厘米,高4.8厘米。1986年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厚圆唇,敞口,斜曲腹,圈足。灰白胎,胎体较厚,质细坚硬。乌黑色釉,光亮,内壁黑釉釉面上有不规则的酱色条斑,呈放射状,木光。内外施釉,外至足外墙,有流釉。



感谢有您
感恩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