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2017-03-20 06:59:48)
标签:

长沙博物馆

大美墨言

古代书画经典特展

花鸟画

栩栩如生

分类: 时空隧道

                   (2017年2月18日  长沙博物馆)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花鸟画:理想人格的象征

   山水画是宏观自然的美感,花鸟画是微观自然的美感,二者的统一,构建了中国人完整的自然美学体系。微观自然美的花鸟画,不仅力求细腻深入描绘自然的物性之美和灵性之美,还要升华到使艺术化的自然物象成为理想人格和高洁情操的象征。微观自然,既是态度,又是方法,还是艺术的技巧。千锤万炼的勾勒渲染,既能惟妙惟肖地再现自然的丰富细腻,又具有形式语言的独特美感。正是这种艺术语言的强大表现力,使画中栩栩如生的花鸟具有超级写实的幻觉。

   天人合一的思维使人与自然彼此共鸣,并在自然物性中发现与人性的同一。梅、兰、竹、菊、荷花等植物花卉就是这样成为中国画家千百年代代相传的永恒题材;它们的自然物性成为中国文人的人格理想,画中的自然也就成为人格化的情感符号。在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笔下,虽然是千年不变的自然物象,虽然是文人恒久的情操精神,却又兼容了不同时代不同个体画家独一无二的天生性灵。这既是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也是中国文人的理想人格。画如其人,花鸟画因而成为显示中国文人高洁情操与独立特行个性的文化艺术范本。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居寀(933—不详),字伯鸾,四川成都人,黄筌幼子,官至后蜀翰林图画院待诏,将仕郎,试太子议郎。蜀亡后归宋,授翰林待诏。五代两宋画院崇尚花鸟,以“黄(筌)家富贵”为尚,钩勒填彩,生动明丽。黄居寀对于此派的形成和昌盛,功不可没。此画以水墨山石小景为主体,立石后一丛荆棘竹叶,群鸟围绕,或栖或鸣;前景溪中石头上站立一只巨大的山鹧作欲低头喝水状,神态极生动,后人誉为“妙得天真”。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洪绶(1598—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号老莲,世称陈老莲,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人。明亡后,遁入空门,自号悔迟、悔僧。陈老莲不仅是宋亡以后最杰出的人物画家,而且继承了唐宋勾勒渲染的工笔传统,多作文人高士和仕女,兼作花鸟,兼擅版画,所作《屈子行吟图》备受后世推崇。所作花鸟题材多是荷花、梅花等文人偏爱,寄物明志寓情。此画题材并无奇特之处,奇在具有陈老莲典型的形式语言。花、叶、鸟的造型奇异,与所作人物造型异曲同工;线条勾勒刚劲有力,淡渲染,有明显的版画装饰趣味,与传统工笔画明显不同,体现了画家不拘成法,别样独造的胆识气魄。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唐   韩幹   猿马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韩幹(约701—约780),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初年入宫廷,官至太府侍臣,擅画人物、鞍马、走兽。此画托伪韩幹所作,上有宋徽宗题字及“御书”玺,及宋理宗“缉熙殿宝”玺,后经专家考证皆伪,后人加盖所为。原画式为宋人摹韩画,竹石树林中画有三猿腾跃戏闹,下方一黑一白两匹马,健壮肥硕,有唐人风韵。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清 华岩 牡丹竹石图  现藏安徽博物馆

华岩(1682—1756年),一作华喦,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又说莆田人)。擅山水人物,精于花鸟。虽列为“扬州八怪”之一,却与郑板桥、金农等人有别,属于既有文人修养又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此画虽然是明清时期流行的题材,但华岩却能别出己意,手法技巧介于工写之间,强调笔墨,也重视色彩;构图也与正统文人画一味简约不同,虽有留白,却更多受唐宋工笔花鸟影响,突出表现自然的生机繁茂。特别是所作兼工带写的禽鸟动物,更是灵性生动。如此折衷虽然不乏迎合市场的考虑,却也因此独具一格。后人誉之为“虚灵巧妙,机趣横生”。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幼家贫而好学,元朝诗人兼画家,尤精画梅。早在宋代,梅花就成为画家喜爱的题材,但宋人画梅有院体工笔和文人水墨写意之分,前者重梅花姿色,后者重梅花气韵。元以后画梅全面向文人水墨写意转变,王冕墨梅极具代表性。此图作冲天飞扬之梅枝,刚劲挺拔又不失婀娜姿态。枝干全用浓墨挥写而成,仍不失形质气象;主枝干上多细枝,缀满花朵,双勾留白而成。虽文人清气弥漫,但仍不失大雪纷飞时盛开的勃勃生机。自然生气和文人情韵兼而有之,与明清后的单纯文人趣味有明显不同。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宋   赵昌  岁朝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昌(生卒年不详),字昌之,广汉剑南(今四川剑阁之南)人,是活跃在画院之外的民间画家。精于草虫花鸟,极生动灵活,有“写生赵昌”之谓。该画中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明丽,显得富丽堂皇。其构图特殊,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的效果。在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提及,南唐宫廷中有被称为“铺殿花”的绘画作品,为宫院挂设之用,必需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可作为此一风格延续的代表。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元  王渊  花竹锦鸡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渊(生卒年不详),字若水,号澹轩,又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画家,人物、山水无所不能,尤精于花鸟。此图画锦鸡、竹枝、桃枝及湖石,以双勾、渲染、点写并用,全用水墨,为著色彩,反映了此时趣味有别于宋代院体。锦鸡、竹枝用工笔,形态生动,富于自然生动,与宋代花鸟浓郁的生活气息相比,仍有明显的图式化、概念化特征,代表了花鸟画从宋代院体向文人画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和局限。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元  夏叔文   柳汀聚禽图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夏叔文(生卒年不详),丰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元朝花鸟画家,传承宋法,色彩明丽,生动自然。此画为留传至今的画家唯一孤品,仿宋人全景花鸟法,湖面柳树间画有成双成对飞禽十三对之多,神情姿态切乎自然,体现了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元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大同(今山西大同)人,祖籍西域(今新疆),为少数民族,官至刑部尚书,政事之余,专心于画,擅山水,长墨竹。远古之世,中国就有“比兴于物”的传统,经魏晋隋唐诗文吟咏,梅、竹等自然植物逐渐人格化,使其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元朝之后,被边缘化的文人更是托物寄情,一改两宋勾勒传统,文同墨竹一派极盛。高克恭虽然是少数民族又是元朝高官,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却与当时边缘化的文人大同小异,故所作山水备受好评。间作墨竹,同样尽得清雅高洁之韵,与两宋形神兼备的双钩竹大异其趣。高度符合符号化的墨竹,舍形求神,成为文人精神情操、人格理想的象征。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元  顾安   幽篁秀石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顾安(1289—约1364),字定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毗陵(今常州)录事司判官、泉州同安县尉。此画以枯木竹石图式为准则,湖石之后,秀竹数竿,挺拔茂盛之态,既得自然生机,又兼文人情韵。后人诗顾安画竹:“传神者为谁,顾老从后起。不及湖州文,尤胜蓟丘李。”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明  吕纪   桂菊山禽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吕纪(1477—不详),字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明初宫廷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擅工笔花鸟。明初全力恢复宋制,宋代宫廷画院成为明宫廷画家追求的范本。此画构图竭力摹仿北宋全景花鸟,线条精细,色彩明丽。树干、山石则以山水树石法写出。虽然画家力求宫苑树木花鸟的一派生机,却因流于摹仿,缺乏对自然花鸟深入细致的观察,不仅生气灵性不足,即使是勾勒渲染技巧的艺术语言也与宋画相去甚远。这也是明初宫廷画派很快衰落的根源,一味师古有悖艺术之道。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感谢有您  感恩光临
大美墨言——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