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2016-11-29 14:31:19)
标签:

长沙博物馆

古蜀王国

文物精华

金沙遗珍

祭祀重器

分类: 时空隧道
                         (2016年10月26日长沙市博物馆)
                   神密的古蜀王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华展
                                      金沙遗珍(金饰、玉器物)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金沙遗珍---金沙时期古蜀国祭祀重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金沙文明绽放的粲然光华,彰示了其开放、精进的文化姿态及其所拥有的古蜀政治、经济及宗教文化的中心地位。

   金沙遗址出土的祭祀品种类特丰,除数量众多的陶器多为实用品外,金、铜、玉、石、骨器及大量象牙等大都不具实际生活用途,而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品类繁多、工艺精湛、风格神异的金沙文物,不仅反映出金沙文明在诸多领域取得的技术成就,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出金沙先民关于族群的历史记忆,独特的生存意象及其瑰丽奇幻的精神世界。这些文物承载了金沙先民虔诚的信念及其对理想的追求,凝聚了古蜀文化的神髓精气,显示出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呼吸,是繁荣的古蜀都邑宗教文化之缩影。

   神祗信仰与祭祀文化在金沙时期盛行不衰,仍是其社会政治生活中最为重大的事务。此际不仅呈现多样化祭祀方式,且神器制作亦诡思弥富。重宝玉却更重黄金,是古蜀文化值得注意的文化观之一,金沙时期金器数量巨大,制作精良。金人面与铜人面、铜人头像、铜人形器等均是通神之器。而各类铜礼器、铜乐器、铜挂饰等大备当时,足见其礼仪文化之发达。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太阳神鸟金箔(复制件)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采用镂0空方式表现。内层圆圈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充满强烈动感,是古蜀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箔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金人面像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该器由砂金锤揲而成。器上大下小呈心形,以宽带构成图案。其上端不封闭,两端对称向下内卷,学者将此类图案称作蝉纹。由于这种图案或单独出现,或刻于通神、娱神的礼器上,并常居于显要位置,说明它极可能是古蜀王国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符号。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鸟着鱼纹金带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器呈下短上长的倒梯形,大小相同,尺寸相等,纹饰相同,带面平整。纹饰主要采用錾刻的技法,部分细部辅之以刻划工艺。金带表面均对称刻划两条以尾相对,长有鸟喙的怪鱼,称为鸟类首鱼纹金带。学者认为鱼纹金带在祭祀活动中有镇压水怪的作用,是一种祭祀法器。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金蛙形器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此类器物已经出土8件。其器物形制、大小、工艺基本相同。整器经锤揲成型后,再以切割方式形成外形。从总体造型和细部特征看,金箔的外形很像是青蛙或蟾蜍。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既是生殖崇拜的象征,也是月亮崇拜的代表。同时祭蛙求雨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祭祀习俗。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金喇叭形器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器物保存完整。器物底面呈圆形,立面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形,周壁向下逐渐外侈。器身较矮,小平顶,器顶有一不规则形圆孔。器表有大量折皱,并粘附有泥土、铜锈等附着物,器内壁附着一层褐色物质。金喇叭形器的具体用途尚需进一步研究。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金鱼形挂饰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形制、大小基本相同。整体锤揲成形,像一片柳叶,头端有一孔,下面錾刻有叶脉纹。这种器物曾在三星堆两面三刀个器物坑中有不少发现,它们应都是做挂饰来使用的,体现出古蜀人对鱼的崇拜,也说明了鱼在古蜀人的生活中居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玉器在中国古代被作为沟通人神的中介、受命和盟誓信物、身份等级标志、人体装饰品和储存财富的手段。古蜀国尚玉,金沙时期更臻于豪奢地步。金沙古蜀王国继承和发展了三星堆时代形成的整套礼仪,以玉石制作了大量礼仪用器,其品类之丰,更胜于前。金沙玉器光润细腻,色泽艳丽,充分展示了古蜀人炉火纯青的制玉水平,堪称中国先秦玉器的突出代表之一。金沙石雕造型朴雅大气,亦是用于祭祀的特殊物品。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四节玉琮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此件玉琮重达3981克,系由一块质地细密的上佳整玉琢磨而成,通体打磨光洁,器表色彩缤纷,气势不凡。其形制与以往所出的商周时期的玉琮不同,保留了较多良渚文化晚期玉琮体形高大、分节分槽的风格,又带有明显的商式玉琮简朴平实的作风。无论从体形大小还是制作的精细程度上看,都是目前所见商周玉琮的精品。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有领壁形器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有领壁形器,大多色泽丰富艳丽,制作非常精细,纹饰的深浅疏密显得很有规律。玉材充分体现了金沙玉器的鲜明特色,表面大多呈现出红、紫、褐、黑等丰富而又缤纷的色泽。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受外来金属离子及有机物的吸附影响而产生,形成交替变化、韵味十足、极其动人的天然图案。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梯形刻槽形器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灰白色玉,器表面有大量黄褐色沁斑。整器成上大下小的梯形,通体打磨抛炮,制作工艺极其精湛。目前金沙遗址中已经出土了两件此类形制的器物,均为国内首次发现。初步推测可能是在器外封上皮囊一类的物质,作为剑鞘使用。玉质剑鞘应是高等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是特殊祭祀仪式上的特殊礼器。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小型玉璋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这类小型玉璋在金沙遗址中已经出土100多件,长度一般在5.2厘米左右。形制基本相同,多利余料加工,制作仍很精细。在三星堆遗址中也曾出土过4件小型玉璋,不过器型略为宽肥些。这种小型玉璋在国内的其他区域都没有发现过,因此很可能为四川盆地青铜文化所特有。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箍形器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呈束腰筒状,玉色为灰黑,上附有铜锈。这类器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有陶、石、骨、象牙、玉等多种质地。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手腕上戴有一装饰,其形制和玉箍形器相似,推测这类玉箍形器可能是一种带在手腕上的装饰品。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灰白玉质,不透明,器表夹杂绿、黄褐等多色沁斑。器呈方柱体,素面,器表无节槽,孔壁较厚且打磨光滑。整器制作朴实、规整。这类玉琮是金沙遗址玉琮的主要形制,制作较为简单粗糙,是金沙遗址特有的一类玉琮。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牙壁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这件玉器原为白色玉质,由于受沁,局部有白化现象。此器圆孔的两面皆有高高的凸起,在壁外周缘凿出四组齿状突起,每组各有齿状突起5个。该器在环面的外缘装饰齿突的形式与考古发现中被称为牙壁的器物有相似之处。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灰色玉,器表有黄、褐、黑色沁斑。这件玉戈应该是戈与璋的结合体,锋部呈三角形,援部中间厚,上下两侧薄,但锋尖开叉和阑部的齿状装饰又是玉璋的做法,不来,整体形态更像玉戈。这类玉戈曾被形象的称为鱼嘴形玉璋,但不见于成都平原以外地区,应是古蜀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玉料以青玉和白玉为主,也有部分极具金沙玉材特点的多色玉。该类器物没有使用痕迹,顶端也不见装柄痕迹,已经不是实用的工具,而是礼仪化的工具。大量玉工具在祭祀活动中的使用,是全国其他遗址中少有的,因此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斧是人类社会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之一,是新石器时代最为常见的一种工具。玉斧的形制与石斧基本一致,大多利用边角余料加工而成。器顶多保留自然断面,不做打磨,刃口则多磨制较细,没有使用痕迹,是祭祀活动中的礼仪性用器。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凹面玉凿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这种器物的主要特征是整个器物呈长条形,一面较平,另一面呈弧形凸起,顶部多不平整。大小、厚薄有一定差异,长短也不一样,器物表面颜色变化更是多种多样。从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实物来分析,商周时期古蜀国和现东南亚地区可能已经有较为密切的往来。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透闪石软玉。白色,不透明。器表有黄色、褐、黑色沁斑。金沙遗址出土的玉锛一般选材较精细,制作也较为细致。有的玉锛体形很小,是利用余料加工而成。玉锛大多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已经不是实用的工具,它们的主要功能应与祭祀活动、礼制活动相关联。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金沙遗址出土的这种小玉环多为青玉,质感温润,细腻光滑,是目前金沙遗址出土玉器中质地最好的一类,说明在制作这类玉器时是有意识选取上等玉料来进行加工的。推测玉环可能用绶带或其他装饰物件所串连,作为佩玉中的一部分来使用。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金沙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选料讲究,圆周规整,制作精细的玉镯。这种形制的器物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出土时一般多戴在死者的手腕上,因此,金沙遗址的玉镯很可能也是带在手腕上的一种装饰品。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玉    晚商至西周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灰白玉质,器一边有自然形成的黑、褐、黄色片状、块状沁斑,另一面有大量黑色沁斑。刃呈斜凹弧形,阑部出现主阑、附阑和阑间饰三部分。阑上还刻有细密的平行直线纹,阑上部和柄部各有单面钻穿孔。整器制作简练细腻,打磨光滑。出土时右刃尖时略有残损。

   《周礼》中载璋为六瑞之一,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礼器,同时也社会等级和权力的代表。但什么样的器物是璋,文献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一直以来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称呼也很混乱,
有牙璋、刀形端刃器、耜形端刃器、骨铲形玉器等多种说法。目前,学者们多称这类器物为璋。关于璋的用途,有祭天、拜日、祈年、兵符等多种观点。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一件玉璋上刻划一个图案,是在两个山峰的外侧各插有一件璋,璋的刃口向上,柄部向下,说明玉璋在当时可能是作为祭祀山川的礼器。二号坑还出土了一件双手执握玉璋作祭拜状的小铜人像,为我们生动地显示出了古蜀祭祀活动中玉璋的使用方法。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走进古蜀王国——金沙遗珍(上)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