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9日长沙博物馆)
“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


“汉廷藩屏——汉代长沙国与中山国出土文物精品展”
王侯威仪
汉代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种类丰富的地下出土文物,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汉代王室和诸侯王家族的社会生活是汉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在已发掘的中山国和长沙国王侯贵族墓中,都发现了大量工艺精湛、美轮美奂的玉器、青铜器、漆木器等等,展示了汉代诸侯国王侯贵族们极尽奢华的物质生活和在王国内至高无上的威严。
玉意祥瑞
玉意祥瑞:在中国,玉的历史悠久,温润纯净的材质之美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礼记》中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于玉比德焉。”美玉不仅象征着圣人高尚的品德,更被赋予祥瑞的含义,以致王侯贵族们生前佩玉,死后葬玉。中山国和长沙国王侯墓葬中出土的众多玉饰,折射出当时贵族们锦衣玉食的生活和以玉祈福的信念。

双面镂空透雕龙凤纹青玉环
双面镂空透雕龙凤纹青玉环:西汉。直径8.5厘米,内径3.1厘米,厚0.3厘米。1975年长沙市陡壁山一号墓出土。长沙博物馆藏。青白色,局部有黄、黑色沁。双面透雕曲缠盘绕双体飞龙,环周饰以流动飞卷的云气和凤鸟,给人以龙腾凤舞、云卷云舒之动感。

夔龙纹玉环
夔龙纹玉环:西汉。环外径7.8厘米,内径5.1厘米,厚0.3厘米。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黄玉,玉环为一扁平团龙,首尾相接呈环状。龙首前伸,平视,张口露齿,咬住卷曲尾部,上吻向上内卷,呈云勾形,额微凸,上阴刻圆睛,二角,颚下有须,呈云勾状弯曲,与下垂之一龙角相对接。颈部阴刻鬃毛。身躯两侧装饰四肢,前肢分置于躯体两侧,后肢均装于背部。长尾呈卷云状,与龙首相接。四肢和躯体等部位均以细阴线刻划出节状和卷云状鳞纹,两面纹饰相同。此环玉质坚细、莹润,雕琢精细,造型优美,设计巧妙,为西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玉圭
玉圭:西汉。长18.5厘米,宽7厘米,厚0.9厘米。2006年长沙市望城风蓬岭一号墓出土。长沙市文物研究所藏。礼器,此玉圭青玉制作,上端呈三角形,下端呈梯形,底部有一圆孔。

凤纹玉璜
凤纹玉璜:西汉。直径16.7厘米,内径2.1厘米。1975年长沙市陡壁山一号墓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青玉,局部有黄色沁,半圆形,由整件玉壁对剖而成,两面纹饰相同,每面以绳纹带间隔,内圈饰蒲纹,外圈阴刻回首蜷身的凤纹。构图层次分明,纹饰雕琢粗犷。

玛瑙水晶珠
玛瑙水晶珠:西汉。大号径1.5厘米,中号径1.3厘米,小号径0.7厘米。1975年长沙市陡壁山一号墓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


玉贝(此图取自网络)
玉贝:西汉。长1.6厘米,宽1.1厘米。1975年长沙市陡壁山一号墓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白色,呈椭圆形贝状,正面微凸,背面平整,中间透雕一竖槽,竖槽两侧阴刻锯齿状纹,上下各穿一孔。贝在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西汉时期其作为货币的功能已经退化,主要作为装饰品。这组玉贝共12枚,色泽润白,制作精美,在汉代装饰品中尚不多见。

玉带钩
巧雕螭虎凤鸟白玉璏
浮雕盘虺白玉珌

玉带钩
玉带钩:东汉。长21.8厘米。1959年河北定县北庄子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白玉质,头端为一龙首,尾端为一虎头。器身正面与两面与两侧均有线刻卷云纹,背面两端有线刻四叶纹饰,钮呈椭圆状。此件带钩表面琢磨光滑,纹饰线条简洁流畅,做工极为精细规整。

巧雕螭虎凤鸟白玉璏(此图来自网络)
巧雕螭虎凤鸟白玉璏:西汉。长11.1厘米,宽2.45厘米,厚0.6厘米。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又名剑鼻,装饰宝剑的玉饰之一,可系于腰带上。此剑璏为羊脂白玉,玉质细腻莹润无瑕。璏面浮雕一螭一凤鸟相对,螭体弯曲,四足踏于璏面,长尾弯卷,体态矫健灵动;凤鸟尖喙回首于翅膀,凤尾上翘,以细阴线刻划羽毛。 璏两端向内弯曲,内侧有一长方形穿孔,以供穿挂。

浮雕盘虺白玉珌(此图来自网络)
浮雕盘虺白玉珌:西汉。长2.9厘米,宽2.1厘米。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珌为刀鞘末端的装饰,此珌为羊脂白玉,玉质莹润光洁,造型别致。珌面上高浮雕一只回首蟠虺,珌两面阴刻变形云纹。


透雕双螭纹玉璧
透雕双螭纹玉璧:东汉。长25.5厘米,宽19.9厘米,厚0.7厘米。1959年河北定县北庄子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青玉雕制,璧两面饰谷纹。上端有透雕的双蟠螭纹附饰。花纹玲珑剔透,琢磨精细。


青玉云纹玉枕
青玉云纹玉枕:东汉。高13厘米,长34.7厘米,宽11.8厘米。1959年河北定县北庄子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枕用整块青玉雕制而成,玉质晶莹,形体硕大,极为罕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