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



吹香亭






吹香亭
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的西北方向不远处便是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书院头门北侧,文庙照壁之外,与风雩亭对称是吹香亭。 吹香亭历史悠久,且与道教和隐士有关连,神秘得令人神驰风生。这个亭子浪漫的引擎是宋理宗开始启动的,当时有一个叫钟仙巢的尚书在道教胜地抱黄洞隐居,其时宋理宗还在邵陵当军防,尚未问鼎龙座,这位未来的皇帝与钟隐士交好,为他的亭子题额,并书杜荀鹤《题衡山隐士山居》诗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作楹联。这座亭子,是最能反映岳麓书院文化建筑本质的一个建筑,它的形象有一种哲学的诗性魅力,使人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话:“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地于方寸。”(《论文学》)让人觉得古人在消停中,亦有不流俗的风骨。
吹香亭所在的“黉门池”,始凿于宋代,池中遍种荷花,夏日观荷,最好的时段是黄昏。
修建在池中的亭子一般有桥与岸连通。 吹香亭的石桥建于1824年(道光六年),有三个半圆形的桥券,中间一孔较两侧大,桥面拱出。桥缘有栅栏,望柱林立,西端的柱头雕有石狮,与亭相接的东端柱头雕有石象。桥的西侧有一株数百年的古枫,仲夏时节苍翠欲滴,秋天像黄昏的火烧云。行于桥上,或坐在亭内,或靠在栅栏上,有画中即景的感觉,正如:“我在亭内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亭外看我。” 



集贤宾馆







力学楼
湖南大学力学楼位于岳麓书院文庙黉门池东边,该教学办公建筑始建于1956年,现已列入长沙市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力学楼采作中国传统大屋顶,结合西洋拱券柱式造型,是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在参天古树映衬下十分壮观。力学楼大门现在挂有四块牌子: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物理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湖南大学二院(现物理实验楼)
湖南大学成立之初,岳麓书院原址称第一院;省政府拨款兴建新教学楼,称第二院;第三院为借用抗日战争时期南迁长沙的清华大学在左家垅建的一栋教学楼。二院为法商两科校舍,由湖大土木系教授刘敦桢设计,占地1097平方米,建筑面积1970平方米,有教室17间,1926年11月竣工。湖南大学二院是中国早期著名建筑师刘敦桢先生少数实现的建筑作品之一,并且是刘敦桢先生刚开始从事建筑设计时的作品。刘先生一直从事大量的理论研究,几乎没有留下几栋建筑作品。因此,这栋建筑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富有个性的设计,更多的是它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二院为两层古典式建筑,飞檐翘角,琉璃筒瓦,但融人了不少西方现代建筑技术。二院平面呈“山”字形,门窗形式统一,富有特点;砖的砌法考究,并有多种预制砖。1988年,加建两堵外墙,山字形平面的两处凹进空间被纳入室内,扩建为物理实验室。现在二院大门挂着两块牌子:湖南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湖南大学实验仪器研究所。

教学东楼


岳麓书画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起源可追溯到1921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电机科。1926湖南大学定名时,电机科改为电机系。1953年电机系被调整到华中工学院,1958年恢复。1980年电机系与电子工程系合并为电气工程系,1999年成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该院有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仪器科学系、电工电子技术系和1个实验中心。这栋楼大门口居然挂有30多块牌子。

老化工楼
七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