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一石
潇湘一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4,199
  • 关注人气:1,0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夏走湖大(四)

(2016-06-29 06:41:47)
标签: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

风雩亭

桐荫别径

爱晚亭

                                  (2016年6月5日湖南大学)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岳麓书院                              仲夏走湖大(四)
        从东方红广场北侧向西行,便来到了遐迩闻名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之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历史已逾千年。由古老的书院到湖南大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被当世学者誉为罕见的“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主轴线前延至湘江西岸,后延自岳麓山巅,配以亭台牌坊,于轴线一侧建立文庙,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容的壮丽景观。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20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1981年,岳麓书院开始大规模修复工程,1986年10月,在历经5年大修后,岳麓书院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湖南大学先后在此成立文化研究所和下属学院(名即为岳麓书院),招收历史、哲学等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风雩亭仲夏走湖大(四)
   岳麓书院头门南边水池中的风雩亭,是座极具自然情调的磨菇状草亭 。亭顶为圆攒型,台基为花岗岩砌成,灰色圆柱支撑着茅草圆顶,周围低矮的白色石栏与桥栏连为一体,给人一种朴实无华,憨态可掬的自然情趣。风雩亭始建于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为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主持建造。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山长欧阳厚均重修,改名风雩亭。其名字来源于《论语·先进》,是孔子与他的学生的生活故事的建筑形态的再现,有先哲超逸的灵魂在里面。它的朴拙、它的巧智、它的原趣,有一种冷锋凛人的浪漫 风雩亭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亭为1984年重修仲夏走湖大(四)
                                      岳麓书院文庙照壁

仲夏走湖大(四)
                                      岳麓书院文庙门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黉门池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吹香亭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桐荫别径
    从岳麓书院文庙黉门池边通往爱晚亭的这条曲径有一个极富诗意的名称——桐荫别径,清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进行园林建设时所开辟,因路旁多桐树而得名。古径后来逐渐荒毁,1984年岳麓书院修缮时古道一并修复。如今的桐荫别径桐树不知何处觅,但小道两旁古树参天,林木繁茂,浓荫匝地,漫步其中别有一番情趣,不失为休闲散步,陶情冶性的好地方。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湖南大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望江楼(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清风峡口,岳麓书院后门   
   从岳麓书院文庙黉门池沿着朱红色围墙外的桐荫别径拾级而上,途经湖南大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便来到了岳麓书院后门所在的清风峡口。
    站在清风峡口远远望去,两泓碧水在周围青山的倒映下,一红亭翼然立于涟涟水波之上,仿佛就是一个繁体的“亭”字漂浮在水镜上。靠近一看,亭前乱石堆垒,花木鲜妍。在亭内,可看到四根朱漆圆木金柱,外加四根花岗岩檐柱,撑起头上双重的琉璃碧瓦的飞檐和一个攒尖宝顶。从地势看,左右两道峡谷交汇于此,漫野的绿色从峡谷上铺天盖地而来,而红色的爱晚亭就点缀于万绿丛中。爱晚亭可谓占尽了风流,在整个峡谷中独占鳌头,故名列中国四大名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岳麓山爱晚亭)。 
     爱晚亭,最初由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始名“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游览清风峡,取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境,改“红叶亭”为“爱晚亭”,于是爱晚亭之名沿用至今。亭上遒劲飞舞的“爱晚亭”三字则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檐柱上有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仲夏走湖大(四)
                                             爱晚亭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