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夏走湖大(三)

(2016-06-25 08:08:39)
标签:

湖南大学

东方红广场

自卑亭

图书馆

大礼堂

                                      (2016年6月5日湖南大学)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     

    从牌楼路进来,顺着麓山南路一直往前走,远远就能看到高高矗立的毛泽东雕像,这便是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毛主席举左手还是右手?”这个问题曾经难倒了很多人,因为无论你回答举左手,还是回答举右手,答案都是错误的,主席他老人家根本就没有举手。他将双手背在后面,正深情地凝望着这片他曾经再也熟悉不过的土地。
    东方红广场是湖南大学校园的中心。南北交通干线麓山南路与东西交通干线牌楼路——登高路在这里汇合,形成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校园的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几乎都要穿过广场。自卑亭和东方红广场在这里重合,自卑亭以上,聚集着众多古老的建筑,显示古老历史文化之厚重;而向自卑亭以下或者横向看,尽是现代化街道和高楼,则显现代文明的青春和活力。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湖南大学自卑亭    

    从牌楼路一直往岳麓书院延伸,再到岳麓山上,历史上这里曾有过几座方亭——自卑亭、道中庸亭、极高明亭、赫曦台。这些方亭,大约是为了方便前往岳麓书院的朝圣者和攀登岳麓山的游人歇脚而建造的。而今,数个世纪后,道中庸亭、极高明亭已不复存在,今天的赫曦台也已不是原来的赫曦台,只有自卑亭依然安静坐落在东方红广场东北角落的参天大树之下。

   据载,自卑亭最早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由长沙郡丞赵宁所建。现存自卑亭为清咸丰11年(1861年)建造。自卑亭得名于《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其意为:欲修成君子的人格,犹如行万里路,必从近处开始;犹如登千尺山,必从低处开始。亦即志存高远者,必从小事做起。这里包含了一种远与近、大与小的辨证关系。在儒家思想中,欲平国治天下,必须从个人的修身正心开始,并落实到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所谓圣人自小节出,与这里的精神是一脉贯通的。而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一种做好小事的精神,一种谦卑的姿态,往往更能所向无敌。这就是这座亭经数世纪的变迁,犹能安然坐落在这里,为世人所重视的原因。从这座亭里启示出来,并经过无数湖湘人不断用行动诠释出来的,可以说是一种“自卑精神”。自卑亭它告诫人们,不论是道德修养还是学业休习,都必须从近处着眼,从低处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所谓"万丈高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这个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湖南大学图书馆(1985年竣工)
    矗立于东方红广场右侧的图书馆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已经很是普通,但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竣工的时候,还被国内专家赞誉为“岳麓明珠”,馆舍面积当时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六。沿岳麓山清风峡而下,经岳麓书院,形成了湖南大学建筑的第一根中轴线。在这根中轴线上,有三座图馆:岳麓书院御书楼、老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   

    历史进入20世纪初后不久,岳麓书院衍变为湖南大学,御书楼及其毗邻的文昌阁作为图书馆,常感书满为患。学校于1929年12月开始兴建新的图书馆,历时四年,1933年9月竣工。这座图书馆是蔡泽奉大师的作品,全部用钢筋水泥构成,设计新颖,规模宏大,建筑坚固,外观壮丽,颇具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书库内采用钢柱双面书架,与现代图书馆近似,且在地下室内设有蒸气洗手间等消毒卫生设施,读者极感方便。1936年馆藏图书60700册,是当时华中华南最大的图书馆。故宫国宝南迁时曾寄存于此。1938年4月10日,日机27架第四次轰炸长沙,主要目标就是湖南大学,刚竣工不久的图书馆被全部炸毁,只留下4根石柱见证那场灾难。寄存于图书馆的国宝因早于一星期前转运才得以幸免。更为痛心的是,日军于1941年4月18日和5月7日再次轰炸湖南大学,历经千余年的御书楼终没能躲过此劫,成为湖大历史上永远的伤痛。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湖南大学从辰溪迁返岳麓山,由建筑大师柳士英设计建造新图书馆,1948年竣工。碧瓦红砖,飞檐画栋,形式古朴,1947年馆藏图书79182册。该馆曾于1951年扩建。她与岳麓书院前的大礼堂组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群,成为湖大校园建筑的“经典”。
   现在使用的图书馆于1979年破土动工,1985年竣工,全部由学校当时的建筑系自行设计,面积15804平方米,高九层,可藏书150万册,馆内十五个不同内容的阅览室提供2000个读者座位,是我国高校中第一座大型集中式图书馆。现在藏书240万册,订有中外文报刊4000余种,电子文献数字化信息3000GB。而岳麓书院御书楼也在1986年修复,仍然作为图书馆供书院研究人员及其学生使用。老图书馆遗留下来的4根石柱中的2根,现在已成为湖南大学校门的一部分,历史的创伤、文化的永生、民族不屈的精神,都是被炸毁的图书馆留给我们的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1948年竣工)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湖南大学大礼堂(正在维修中)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仲夏走湖大(三)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遗址(1933年竣工,1938年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