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2016-05-28 07:19:08)
标签:

滨江文化园

长沙图书馆

文脉

前世今生

发展变迁

分类: 长沙记忆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第三次来长沙图书馆了,去年12月28日长沙博物馆新馆开放时来过的,当天是奔着博物馆新馆首展而来,图书馆只是上下跑了一趟。元月8日来看了长沙图书馆新馆开放特展“湘江此去.文脉”。今天(5月3日)来得不是时候,恰逢图书馆“五一”补休不开放,好在蓝天丽日,馆外逛逛,江边走走,挺好的。长沙图书馆新馆座落于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西滨湘江,北临浏阳河,风光旖旎,地理位置优越,建筑面积31320平方米,建筑高度近25米,共5层。图书馆外形如同河流冲击而来的沙堆砾石一般,从大地之间崛起,屹立在湘江与浏阳河的交汇之处。图书馆外墙设计取材于《荀子.劝学篇》,劝学立志。图书馆室内装饰以“湖湘文化长沙人”为主题,融合“简牍”等文化元素,秉承现代性、开放性、艺术性有机结合的理念,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展现图书馆文化底蕴。
   长沙图书馆新馆开放之时举办了“湘江北去.文脉”特展,包括长沙地区有人类活动以来文字、文学、文化、思想的脉络梳理;长沙地区书籍出版、印刷、收藏史。展览中,包括宁乡炭河里人面纹青铜方鼎铭文、子弹库、陈家湖战国楚墓缯书缯画、马王堆出土地图、帛画、走马楼吴简、长沙铜官窑诗书画瓷器等图片、帛书、简牍复制品、名人手迹以及长沙市图书馆馆藏古籍和早期出版物也一一参展。特展以“图片+实物+影像+装置+互动”的多重形态,展现长沙图书馆的发展变迁,长沙地区文脉的前世今生。
              (以上照片2016年5月3日拍摄,以下照片2016年元月8日拍摄)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宁乡炭河里人面纹青铜方鼎铭文,1959年出土,商(前1600—前1046),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缯书,1942年出土,战国(前475—前221)。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另有残片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距今2181年,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中原才子贾谊被贬到偏远的湖南来作长沙王的老师,一到湘江边立即写下了极为悲情的《吊屈子赋》。屈原(前304—前278),楚国大臣,被谤见疑,流放于沅湘间,正好比贾谊早了100年,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他自沉于汩罗江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马王堆汉墓,一座“地下图书馆”,告诉我们两千多前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啥样的。1971—1974年出土,西汉初期(前206—前163左右),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走马楼简牍,十万余枚简牍里的民间三国,1996年长沙走马楼出土,东汉建安至孙吴嘉和年间(196—237),现藏于长沙简牍博物馆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大名鼎鼎的麓山寺碑现藏于岳麓书院中。唐开元十八年(730)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勒石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长沙铜官窑诗书画瓷器,唐代后期至五代末年。据考古分析,长沙铜官窑形成于唐安史之乱后。那时很多中原人因避战乱南迁,如大诗人杜甫和宫廷乐师李龟年即因此重逢于潭州(今长沙)。杜甫的家乡河南巩县,以产白瓷和唐三彩而闻名,当时巩县西约20公里的东都洛阳就是安史叛军和朝廷官兵的主战场,考古学者认为“我们可以想象到,其间必有不少巩县籍窑工如杜甫一样加入了南迁的队伍”。这些窑工把北方陶瓷的绿彩和三彩技术引入南方,促进了湖南陶瓷工艺的锐变。长沙铜官窑遗址于1956年在铜官瓦渣坪发现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南宋绍兴三年(1161)建成时原是南宋理学家张栻的父亲张浚住所,乾道元年(1165)张栻开始在这里讲学,张浚为此题书“城南书院”题额。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访,张栻曾与他唱和城南二十诗。曾就读于城南书院而后成为名人的有唐鉴、邹汉勋、罗泽南、左宗棠、王闿运、皮锡瑞、刘人熙、杨毓麟、黄兴、程潜等。

   而一江之隔的岳麓书院开创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公元1012年宋真宗题匾,“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后历宋、元、明、清名代,兴学不变,“最大的成就是出人才”,如王夫之、魏源、陶澍、曾国藩、郭嵩焘、唐常才等都出自岳麓书院。岳麓、城南这两所长沙城内的著名书院,在南宋乾道三年(1167)因“朱张会讲”而名噪一时。尤其是岳麓书院,自朱张之后,“岳麓之为书院,非前之岳麓也”,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象征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玉堂杂记》,宋代的独立私人出版物,或为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本。南宋绍熙四年(1193),潭州(今长沙)知州周必大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魏源(1794—1857),邵阳隆回人,19岁就读于岳麓书院,21岁时他父亲调北京,他随同,后在北京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交游。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优秀代表。1852年完成编著《海国图志》,这是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综合性图书,也是一部了解和学习西方之作。后世梁启超称:“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船山遗书》,1840—1866两版刊印。王夫之(1619—1692)是清以来湖湘学人的新精神偶像,明清交替之际他隐而著述的那些思想作品,一如他自己的预言,200年后开始为后世探寻、追捧。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曾国藩(1811—1872),必定是湖湘文化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人。高水准的金陵版《船山遗书》,致敬隔世老乡和校友王夫之;促成大量西书翻译,曾氏家族对知识、文明的开放胸襟源自于此;生命的最后一年促成中国首批幼童出洋留美;一生不辍,写下大量日记。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梁启超《时务报》,引领4个月头脑风暴,洗涤长沙风气。梁启超(1873—1929)自认为:“与湖南有最深之历史”。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湘水校经书院,1898,公共图书馆的一颗小小萌芽。“欲看藏书,规制不论何人,皆准上楼游观”,它最早开设外语课程,紧随其后的是岳麓书院。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民办)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览馆,1904年,长沙定王台,第一任总理(馆长)魏肈文。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官办)湖南图书馆,长沙定王台的悄然变身,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1905)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湖南大学老图书馆,1929年12月始建,极富西洋古典主义之美,1938年4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长沙市图书馆,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市青少年宫内,后迁到中山亭,1971年迁到市工人文化宫。1979年长沙市图书馆在定王台兴建新馆,1986年正式建成开放,标志着长沙图书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7年长沙滨江文化园正式开工兴建,园内的长沙图书馆新馆于2015年9月30日建成开放。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滨江文化园:长沙图书馆(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