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在民间(上)

标签:
湖南艺术节工艺美术创意成果剪纸踏虎凿花 |
分类: 气象万千 |
中国民间工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间传统工艺品非常多,有剪纸、编织、年画、皮影、油纸伞……,但现在却有不少工艺后继无人,即将绝迹。这次湖南艺术节湖湘创意成果展征集而来的这么多民间工艺品在湖南省工艺美术馆齐聚一堂实属难得。
竹工艺品包含:竹编,竹刻,竹简,竹挂画、竹雕竹刻笔筒、竹根雕等各种类别。其中以竹编和竹刻为主。宋代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天然资材是高雅与宝贵的象征。散发天然芳香,竹材纹理美观,还会散发清新芳香,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老百姓和竹更是亲密无间。从生活中渐渐地演变出一些拍案叫绝的竹制工艺品。
金丝楠抱枕,全国首款以香木为枕芯的保健枕,能有效改善睡眠,远离失眠烦恼,居室之内,爱车之中,得两抱枕必能芳香避秽,升清化浊,祛除异味,清新空气。是您居家驾驶的不二选择。现已通过国家多部门审批检测,您可放心使用。
剪纸《袁隆平组画》用细腻的剪纸风格,写实的造型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研究杂交水稻长期艰难的历程中的几个场景。其中禾下之梦画面的水稻长得比树高,谷子长得比桃大,袁隆平在稻树下睡梦的场景深深地感染着观者。作者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表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浪漫的艺术情怀。作者通过采用深蓝的单色剪纸,手法细小而工整,风格具有装饰性而不失朴素。
桂阳物华天宝,风光秀美,古有“桂阳八景”之说,但历经几百上千年的沧海桑田后,当年的“桂阳八景”如今仅留其名。2015年5月1日为桂阳文化园的开园建设,作者艺菁根据乾隆年间《桂阳洲志》的记载,创作了这幅长达7米的剪纸作品,再现了从古到今的桂阳八景。此作品在艺术手法处理上作者结合了中国山水画风格与传统的剪纸艺术,整幅画面恢弘大气。
踏虎凿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因起源于该县踏虎村而得名。踏虎凿花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花样繁多、品种齐全,这种剪纸不是用剪刀铰出来的,是用刻刀凿制完成的。多用于绣花底样和庆典、祭祀活动中的装饰品,在湘西苗族服饰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绣在衣服上的文明”,踏虎凿花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个性,精湛的工艺技巧饮誉国内外。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这是一幅由人物原型亲自用棉织成的平纹土家织锦作品。“土家女”是土家族最美丽而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群人,在几千年前,她们就用其灵巧的双手,取五彩丝线把梦想和现实织成斑斓衣裳来装点她们的美丽,从而造就了土家织锦这一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并且延伸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土家女》不但展现出土家女人的美丽与心灵手巧,更是对土家族人崇尚自然追求美丽性格,以及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深刻的描绘。
土家族一直以来只有语音而没有文字,叙事纪实多用土家织锦为载体,其用途大多为祭祀和朝贡。二零一五年是反法西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正是1945年4月在土家族聚集地的湘西雪峰山会战敲响了日本侵华战争的丧钟,湘西也由此成了日军的终结地,最终在湘西芷江投降。我们就用土家族最古老的叙事方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和对先烈们的怀念。《土家儿女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该作品尺寸为55厘米*120厘米,整幅用纯棉全手工织造。作品描绘了土家儿女英勇抗战的场景,画面由几位正在战场的土家战士和白鸽以及抽象的树木、灰色背景构成,寓意在灰色的时代土家人民通过艰苦的抗争而赢得了和平,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吃苦耐劳、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和热爱和平的的革命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