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5956409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云麓宫(下)
(2015-11-05 12:07:55)
标签:
长沙岳麓山
云麓宫
飞来石
飞来钟
凭栏远眺
分类:
气象万千
云麓宫左侧坪中有两块碑石,
一块碑石正面上书“麓峰巩峙”,碑阴书“光联翼轸”。另一块“麓山树镫记碑”,横额“光垂亿载”,“镫”同“灯”,
这块碑石用铁丝网保护着,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了,阅读起来不是很方便。“麓山树镫记碑”立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高1.9米,宽0.9米,共有592字。
碑文记载了一道教信徒熊辅文,从贵州苗峒购得长九十五尺,围大五尺八寸的巨木,于云麓宫前植木为柱、悬挂天灯的事迹以及求道安心的体会,希望所悬挂的灯能“消除灾障,扫却烦恼,涤荡妖孽”,在高楼电灯没有大兴的当年,天上翼轸星宿(长沙星)之下长沙城的山顶,有一盏高灯远照,与孤星朗月相伴,却是城市的一大夜景,常被写进时人的诗词,现在
这盏麓山顶上的天灯,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这保护性石碑,还记录着与孤星朗月相伴、高耸天际的麓山灯火一盏。
明末清初长沙人廖元度有首《宿云麓宫》诗:“林深宵空重,一梳对灯青。月色如秋瘦,虫声触梦醒。”他那时应该面对的不是天灯,否则诗意不至于如此凄凉。
云麓宫前有拜岳石,又名飞来石,石方丈余,因其可瞻望衡岳而拜,故名拜岳石。
《新修岳麓书院志》中记载:“此石纵横二丈,飞岩外,平砥可息。”一般石头都是被土覆盖着的,这块石头独独赤裸裸露出地表,又如此巨大,所以非常神奇,被当地人视为灵物,瞻望衡岳,祭祀叩拜,也叫拜岳石。并曾
在
石上建有石亭,供奉真武祖师像,现在石亭已无,巍然不动的只有巨石,上面刻有“飞来石”三个大字,并有今人刘世善书写的宋代铁面御史赵忭诗:“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闲,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
云麓宫右侧下方有一棵挺拔的银杏树,树高十多米,树龄近千岁,
树杈间嵌着大铜钟,佛教也好,道教也好,为了争取信众,总会在宗教场所附近制造一些神迹,无疑此钟就起着这种作用。原钟铭文记载为“万历四年(1576)造”,传说为自行飞来之钟。经风霜雨雪而无锈,敲之其声激越清扬,它乡游方道士也能闻声而至,所以又叫“自来钟”,不用敲击,山风吹拂亦嗡嗡作响,又有“自鸣钟”之说,原钟己毁,此钟为民国时期重铸。
云麓宫地处岳麓山巅,四周古木参天,景色宜人,是游人品茶、谈联、观景、歇憩之地。
凭栏远眺,湘江与长沙城区尽收眼底,可以领略“直登云麓三干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
可以看到“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的景象。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秋之色”花.生活.文化艺术节---醉美菊花,冲天香阵(一)
后一篇:
“秋之色”花.生活.文化艺术节---醉美菊花,冲天香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