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5956409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长沙都正街(二)
(2015-10-04 11:03:34)
标签:
都正街
历史文化
桃花井
梨园鼎盛
殊足惊人
分类:
长沙记忆
都正街入口处左侧是桃花井。
桃花井为旧时长沙四大名井之一,直至20世纪80年代仍在使用,故其所在小巷亦名桃花井。清光绪《善化县志》记载:“桃花井,织机巷尾,都司署右”。
桃花井虽为深幽小巷,旧时却是长沙梨园鼎盛之地。民国时期,长沙主要娱乐活动为看戏,看戏有看旧戏和电影两种。旧戏有京班、汉班(实际就是湘剧)之分。京班,即看京戏的地方,主要就是第—台和新舞台。第一台就在桃花井,当年看京剧属于高档消费,《长沙—览》称:第—台“卷(观戏券)价颇昂,普通每名大洋五角,包厢四元五元七元不等”,当年湘剧券价最高仅为大洋三角。晚清民初,京剧最初进入长沙时,看京剧人群,主要为“红牌婊子教员官”。 据1936年《长沙市指南》载:民国元年(1912年)徐辛园(此人后成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力演员)在织机巷桃花井组织京剧戏园豫园,桃花井的豫园后在1934年时更名为“上海剧院”。豫园成立之初从繁华大都市上海、武汉延聘第一流女演员,排演迎合湖南人爱看的戏剧,一时桃花井的“豫园”轰动全长沙,“其营业之盛,殊足惊人”。1913年黄逢元为豫园戏班题联云:“至今犹想休明鼓吹时,经几度繁华,江南风景花开落;从古多称悲歌慷慨士,到此间游戏,塞北关山雁去来。”黄逢元为清末举人,曾著有《怡云室联语》,民国七年(1918年),又有李姓组织“潇湘第一台”于此,黄逢元亦为桃花井戏台题联云:“饮水能歌,桃花古井桃花扇;望瀛可接,第一仙人第一巷。”2003年桃花井巷因修建人民西路而拆除,2013年桃花井恢复重建。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长沙都正街(一)
后一篇:
长沙都正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