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5956409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西北行:壶口瀑布
(2015-07-05 07:48:22)
标签:
黄河壶口瀑布
汹涌奔腾
怒吼咆哮
浊浪排空
分类:
气象万千
6月14日,参观传说中的黄河壶口瀑布。由西安出城上包茂高速,然后转青兰高速,驱车约4个小时,在宜川壶口出口处下高速,再沿309国道行驶约30分钟,方到达壶口瀑布景区。推开车门,如旱地惊雷如万鼓齐擂如万炮齐发的轰鸣声呼
啸而来。黄河,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以其独特的方式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和山西省临汾市吉县的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挟持,束缚在
狭窄的石谷中,4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束为50余米,
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3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瀑布。
据说,壶口瀑布是一个移动的瀑布。据《尚书·禹贡》记载,约在公元前770年,壶口紧连着孟门,随着岁月的流逝,到813年成节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壶口距孟门1000步(合1660米),而现在的壶口却在孟门上游的3000米处,时隔2700多年,石槽向上推移了3000多米。
壶口瀑布是在软硬相间、微向上游倾斜的岩层中形成,跌落的河水产生漩涡水流,掏蚀下部软岩层,使上部突出的硬岩层失去支撑而崩塌,导致瀑布向上游
移动。
而壶口瀑布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在这砂石河床上冲开了一条深约60米,宽约30~50米的龙槽,所以北魏
郦道元
在《水经注》中写道:“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走进壶口瀑布,在阵阵轰鸣中,近距离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滔滔黄河水,挟雷霆万钧之势,直下百丈悬崖,掀起腾空黄浪,排山倒海,震天撼地。
民谚道:“一里壶口十里雷”,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起撼天惊雷,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如同神来巨擘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泻。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
石壁
,狂放地奔腾向前,激起一团团的水雾向上空涌动
,如同壶底生出的黄色烟雾。古诗云:“收来一壶水,放出半天云。"
在壶口两边石滩上,分布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石窝是由河水长期冲击石岸,盘旋琢磨河床凹处而成,所以多呈圆形,由此可见自然的造化之力。民间相传,这些石窝乃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踪,故又称“石臼仙踪”。其实这些石窝水洼并非人工所凿,而是经洪水激流数千年来冲击石块盘旋磨蚀而成,因此,每个坑从坑沿滑到壁都光滑无比,而且每个石窝里都有一个圆形石头。明代有人做诗赞曰:“河底有天涵兔影,山间无物掩蟾光。因其孟门开宝镜,嫣娥向晚理残妆。”
车行上千里路程
,
耗费
近5个小时,
只为这30多分钟的壮观慑
魂。
虽然匆匆而短暂,但此情此景将铭刻终身。
站在壶口,面对这汹涌奔腾的瀑布,
耳际是
惊涛拍岸、
如雷的
怒吼咆哮;眼中是
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
两岸是水雕出的沟
壑,一律的深褐色石板,重重叠叠似讲述一个久远的传奇。
站在壶口,面对这汹涌奔腾、
气势磅礴
的瀑布,令人无法不对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增添一股强烈的壮怀。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西北行:两帝一陵
后一篇:
西北行:陕北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