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2015-05-15 06:28:25)
标签:

君山岛

龙涎井

柳毅井

飞来钟

香炉峰

分类: 气象万千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在吕仙洗足池旁小憩片刻,沿陡峭如直挂的麻石梯级下了朗吟山,回到了同心湖畔,走过有缘桥,便到了龙涎井。距井口约一米远的地方,立着雕龙柱坊一对,门楣上镌刻“龙涎井”三个字。井上建亭,亭台雕有龙头,正对下面的井口。据说君山地形为“乌龙卧水”,同心湖处为龙口。站在龙口,左山为上颚,右山为下颚,颚上下边各有一块伸入水里的矶石,叫做“龙牙”。中间一长条形小山梁,即为“龙舌”,“龙舌”下是井,井中有红石一方悬于井壁,终年温润不干,不时有水珠滴于水中,叮当作响。据说此石为“龙舌尖”,井水为龙舌上滴下的涎水,当年二妃到君山就是喝此井水。相传用“龙涎井”水泡君山茶,喝了百病皆除,长生不老。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龙舌山右边的山坳,有极富传奇色彩的柳毅井。相传此井原名桔井,唐代书生柳毅进京应试,落第而返,途经陕西泾河,遇一年轻貌美牧羊女掩面哭泣,自称是洞庭龙君小女三公主,嫁与泾河龙君次子,受夫家百般虐待,特托柳毅传封家书。柳毅满口答应,按照三公主的指点,来到君山一口井旁,用公主所赠金钗在一株大桔树下边连叩三下,井中随即出来一位水神,引导柳毅进入龙宫,遂将书信递与龙君,备言公主受苦惨状,整个龙宫顿时哭声大作,惊动了龙君的弟弟钱塘君,他一怒之下,飞至泾河,吞食了小龙,救回了公主。龙君为感谢柳毅救女之恩,要将公主许配与他,柳毅婉言谢绝,只身回家。公主十分敬慕柳毅为人,便变成民女卢氏,终与柳毅结为夫妻,百年偕老。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来到井边,四周围满了游人,好不热闹,或许是君山岛上人气最旺的景点之一。据说此井与太湖相连,千百年来,无论洞庭湖水涨水落,它都始终保持着不变的水位。井水很深,古代曾有人用四两丝线测过也没有测出它的准确深度,直到今天,仍是一个未知数。好不容易挤上前去,只见石雕的虾兵蟹将把守着井口,井口有两条嘴相对的石雕鲤鱼,有麻石台级可踏,下可取水。井上方的传书亭,依山而建,红柱白墙绿色琉璃瓦,檐角飞翘,面井三方开敞无墙。站在小巧玲珑、双顶连体的传书亭中,看着清洌的井水,望着龙女和柳毅的石雕像,脑海中便幻化出一幅幅美好的景象。神话终究是神话,井边早就没有了大桔树,湖底自然也不会有龙宫,但守信、正直、善良的柳毅,公主与柳毅终成神仙眷侣,永远在民间传颂。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龙舌山山梁上,一座四角亭中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钟。相传南宋初年,杨幺率领十万农民在洞庭湖一带起义,一天深夜,官兵前来偷袭君山岛上的杨幺寨,眼看义军于酣醒中就要遭受灭顶之灾,天上突然飞来一口大钟,钟声敲醒了义军,因此逃过一劫。于是这口巨钟名叫飞来钟。杨幺当年带领起义军在洞庭湖建水寨,实行兵农相兼,陆耕水战,自卫自足,并且喊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颇受当地农民拥戴,可惜最终还是被官兵所灭。龙舌山附近还有杨幺寨、万人锅、军师洞、点将台、杨幺夫人梳妆台等遗迹,可惜杨幺寨现在改装成了爱情园。昔日刀光剑影的兵寨摇身一变,成了卿卿我我的爱情园,不知咋的,感觉总是怪怪的,也就没有心情去寻找那些遗迹了。小小的君山岛有柳毅传书、舜帝二妃两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公园主打爱情牌,招揽游客,特别是吸引年轻人,这本来无可厚非,完全可以择地建造一个爱情园。但是毁了原有的已经深入人心的景点,改装成爱情园,这就有点顾失彼、得不偿失了。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从杨幺寨(不对,现在叫爱情园)出来,攀登而上,就是望湖亭了,继续前行没多远,路旁立有提示牌“您已经远离核心景区”,原来如此,路上没有几个游人了,除我之外,只有一家子三个大人两个小孩还在向前行。我们攀着路边悬崖上的铁扶栏下到了湖滩上,湖草中横着一艘破船,何年何月何时风急浪高,使得它撞到崖壁折断在此?那一家子也不愿往前走了,原路攀援上岸了。我仍坚持向前,前方就是香炉山了。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香炉山是位于君山岛南面的一个小小岛,山上灌木丛生,青翠欲滴,四周峭壁如削,山成穹庐形,整个小岛如同一巨大的香炉,所以就叫香炉山了。香炉山上有雕龙石柱六角石亭,名曰香椿亭。前有青石大香炉一个,亭炉相应,境与意会。据说,当年山下是天然的避风港,杨么起义,曾在此建水军点将台,操练战船。香炉山与君山一脉相通,一条约200米长的岩埂联接香炉山与君山。越往前走视野越开阔,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洞庭湖的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风景这边独好!
    太阳西斜,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几只水鸟从湖草丛中飞向山林,四周不见一个人影,耳中只有虫鸟叽喳,似乎到了漫无人烟的荒岛,不禁生出几分恐惧。于是调转头,加快脚步,赶紧往龙口码头方向撤。遥望洞庭,烟波淼淼;回看君山,风景如画。古往今来,众多迁客骚人为君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说不完的故事听不尽的传奇给君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潇湘之美在洞庭,洞庭之美在君山。”祈愿君山之美越演绎越精彩!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丹青画出是君山(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