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藉品读(18)
(2009-08-09 09:08:00)
标签:
河伯自反仲尼牛马伯夷北海 |
望洋兴叹
《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秋天的大水,按时到来了。千百条河流流进黄河,主流的水势之大,两岸和洲渚之间的牛马,都有叫人看不清楚。于是乎河伯就沾沾自喜了,以为天下壮美的奇观完全在自己这里。他顺流东下,到了北海,向东方一望,望不见水的尽头。于是乎河伯才转过脸来,仰望海神若,感叹道:“俗话说‘听到一些道理,就觉得谁也不如自己了’,这正是说我这样的人啦!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品】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有了一知半解便沾沾自喜,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全面发展自己,否则会贻笑大方的。河伯末见到大海时,觉得自己很伟大;见到大海之后,这才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说的就是同样的道理。不学无术,孤陋寡闻,往往都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又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河伯不正是知道不足之后才自反,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