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藉品读(16)

标签:
竿子伛偻驼背失者孔子 |
分类: 时空隧道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列子·黄帝》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伛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驹,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知之,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伛偻丈人之谓乎?”
【译】
孔子往楚国去,从树林中经过,看到一个驼背老人,用竹竿捕取树尖上的蝉,好象用手去拾取一样轻而易举。孔子说:“你真有技术啊,有什么诀窍吗?”那人回答说:“我有诀窍,这就是五六月时练习在竿子头上累丸。累两个掉不下来时,逃失的蝉就很少了;累三个再掉不下来时,逃失的就只有十分之一了;累五个掉不下来时,再用竿子去捕取蝉,就象用手去拾取一样了。我站着不动的时候,能象弯曲的枯树干。我那拿竿子的胳膊,象枯树枝一样毫不抖动。捕蝉时,虽然天地是那么大,万物又是那样多,而我只能看见蝉翼,我的心一点也不动乱,绝不因为万物而分散我对蝉翼的注意,这怎能捕不到蝉呢?”孔子看着弟子们说:“专心致志到极点时所作出的事,就会象神人那样巧妙。这样的话,不正是说这位驼背老人的吗!”
【品】
这位驼背老人捕蝉的技艺感动了孔子。这种如神的技艺是怎样得到的呢?一是苦练基本功,一是精神高度集中。学习如果也能这样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还能有攀登不上去的高峰吗?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著名数学字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坚持每天三点钟起床学习外语,每天去图书馆,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中。有几次因没听到管理员的叫喊而被反锁在图书馆中他毫不在意,仍不倦地回到书中,最终攻克了“歌德巴赫猜想”。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正如18世纪英国学者李嘉图所说的“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