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湘一石
潇湘一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0,763
  • 关注人气:1,0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溜须拍马”溯源

(2009-06-29 07:03:20)
标签:

副宰相

马屁

宋真宗赵恒

寇准

蒙古

分类: 时空隧道

 “溜须拍马”溯源

成语“溜须拍马”,比喻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
   宋真宗赵恒信道教。当时丁谓在中央政府的监察、财政部门任职,为了讨得真宗的欢心,他大营道观,屡上祥异,极尽献媚邀宠之能事,不久升任副宰相。时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唯寇准之言是听。某日,中央政府开办公会议,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寇准的胡须上粘了饭粒,丁谓起身亲自为之揩拂,并对寇准的胡须大大夸奖了一番,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大概就是“溜须”的由来。

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后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马屁”一词也就流传下来。也有人说实际上拍马时决不能拍马的屁股,但由于汉人很少骑马,就把“拍马”想象为“拍马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