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藉品读(12)

标签:
梁丘精卫填海国画大师晏子 |
分类: 时空隧道 |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
《晏子春秋·内杂下》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译】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一直到死也不能赶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总去走,就一定能走到。我跟别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要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哪里会难以赶上呢?”
【品】
晏子认为:无论怎么难作的事,只要总去作,就一定能作成;无论多遥远的路,只要总是走,就一定能够走到。向贤者学习也是这样,只要能坚持不懈地学,就一定能够赶上甚至超越。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的成功得益于坚持?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作战负伤,双眼失明,但却靠顽强的毅力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因此,当他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水滴石穿、燧石取火、铁杵磨针……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