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和松明谁胜谁负?
(2017-06-13 21:33:17)
标签:
挑战不可能李昌钰松明央视低级错误 |
分类: 东张西望 |
李昌钰和松明谁胜谁负?
央视《挑战不可能》的一个低级错误
2017. 6. 12
据网上介绍,这位36岁的“心灵魔术师”是日本表演界的红人,有“亚洲心灵第一人”之称。
挑战的内容是这样的:李昌钰博士把一把汽车钥匙,放在一模一样的1000把钥匙之中,全部钥匙编号为1-1000。松明通过与李昌钰的问答,判断回答的真假,最后找出这把钥匙或者它的编号。
这可以看作是一场测谎比赛,松明的角色就是一台“人工测谎仪”。
在客观体征指标上(血压、心跳、体温),松明不具备或无法达到测谎仪的某些功能,但是在对人的表情,脸部肌肉细微的变化,体态、姿势等外在表现的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松明也具有测谎仪不具备的某些优势。
节目一开始,松明先表演他的拿手节目:猜硬币。王力宏攥一粒硬币2,松明猜在哪只手。按说这个节目的猜中概率是50%,二猜既有一中。但是王力宏显然在心理上不太适应这种游戏,明显有些紧张。松明没有费太大力气,玩笑之间已经三猜三中。
热场完毕,真正与松明对阵的李昌钰上场。李昌钰,78岁,著名美国华裔侦探,有多年刑事侦查经验,对于审讯,测谎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这二个人的对决,可以算得上强强相遇,尖峰对决。
松明的测谎方式非常简单实用:1000把钥匙分在十块板上,板的编号为1-10。松明先在这10块板中反复询问是不是这块,通过观察李的反应,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确定到一块板上。然后用同样的方式,在10行中确定哪一行最有可能,最后如法炮制,再在10列中找出那一列,从而找出这一个。
李昌钰的对策非常出乎意外:他不仅仅是努力不动声色,隐藏任何泄露心理的表情,他竟然有意制造一个假位置(假编号),写在纸上,放在口袋里,从而尽量加强对假编号的记忆,达到忘掉真正的编号的效果,以此避免说谎的心理压力带来的任何微小的表情或体态甚至肌肉的变化。
戏剧性的一幕是最后的结果:松明找出的这一把钥匙虽然不是李昌钰真正藏的那一把,但恰恰是李昌钰写在纸上的那一把!
于是这给《挑战不可能》节目导演组出了一个难题:这算成功还是不成功?
一边认为,没有找到真正的钥匙,当然没有成功。一边认为:李昌钰的“诡计”是节目规则里没有考虑到的。但是既然松明能猜到李昌钰口袋里的数字,证明他确实有“心灵骇客”的能力。董卿的一句话影响了导演组最后的决定:“既然能猜中心灵的秘密,这就是成功!”
导演组最后决定:松明挑战成功!
这似乎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
游戏的目的是“心灵魔术师”要猜到被测试者的心理秘密。既然是“秘密”,被测试者当然有权力尽量掩饰“秘密”。反过来说,如果被测试者有意泄露“秘密”,那就是“托儿”,就成了纯娱乐表演,而失去了“挑战不可能”的挑战极限的宗旨了。
由此来看,李昌钰用一个假秘密,来掩饰自己的真秘密,松明虽然猜到了李昌钰的假秘密,只能说是受到了李昌钰的误导,因此只能说是李昌钰的成功,松明的失败。
如果这是在真实环境的测谎,非常明显是被测试者用虚假信息迷惑了测试者,使测试者得出和事实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不仅是被测试者的成功,而且确实暴露了“测谎”技术的局限。因此也就可以理解,在现实法律规定中,测谎结果不能作为“证据”采信。
央视《挑战不可能》导演组犯了一个低级的逻辑错误。
科学需要沉静,文艺喜欢喧闹。科学崇尚严谨,文艺追求靓丽。科学类的文艺节目往往难以平衡这对矛盾。
有个什么“最强”智力类表演节目,主持人张牙舞爪,看不出一点“科学”的风范。请一位著名的舞者做嘉宾评委也有些奇怪,舞者的艺术造诣不足以证明他的科学造诣和知识渊博。
《挑战不可能》有一个警犬表演,把一滴血稀释在几吨水之后,用一滴放在盒子里,再放在汽车里,警犬仍能从几十辆汽车中找出来。不过遗憾的是,在那么多盒子、汽车、道具中,怎么能保证所有的道具除了这一滴水以外,接触过的气味源都是完全一样的,怎么能保证警犬嗅出的是这一滴水所含的血,而不是其它不同的气味呢?有可能节目设计是严密的,但是播出的版本为了观赏性,没有足够的说明。但这样的瑕疵,影响了节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也许这类节目的此类问题还需要节目制作者好好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