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随笔 2009-8-11 秋风凉

标签:
天狼50陈浩股票 |
随笔 2009-8-11 秋风凉
北纬23.5度是太阳所能到达的最北之处,又称北回归线,位于我国广东的汕头一线,太阳到达这里之时是夏至。之后,太阳回归南方,历经3个月返回赤道,那一日是秋分。而立秋恰好是这段路程在时间上的中间点。今年的夏至在6月21日,8月7日立秋,9月23日秋分。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从此暑热渐退,天高云淡,凉爽宜人。但股市的秋天却未必这般惬意,就如2009年8月4日到8月10,一场秋雨带来了阵阵寒意,也带走了亿万财富。
我们从7月31日说起。图1是天狼50的连续分时图(可用上下箭头压缩或展开)。指标栏显示的是60分钟大单动力。这个指标一般用来做盘后分析,在图中,紫的峰是主力多头进攻的冲击强度,蓝色的峰则代表主力空头。多空双方像围棋那样轮流下子,我们需要观察的是多空间的此消彼长。从7月31日到8月4日,红峰逐渐走低,蓝峰逐渐加强。请注意,在上述三个交易日大盘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前两天为上升的单边震荡市,8月4日先抑后扬,创下了本轮行情的最高点。如果我们比较指数趋势和大单动力,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主力们正在指数的掩护下出逃。
随后,主力出货力度渐渐加大,更多的主力机构加入了抛售的阵营。看上周五(2009-08-07)的分时图:
盘中的指标是大单流向。该指标与大单动力具有共同的计算基础。其区别在于,大单流向是主力进出资金的当日累计值,而大单动力是其时间窗口内的动量。大单动力在多日分时图上应用较多,大单流向常用在盘中的实时分析。在图2中我定义了两个区域,A区是大盘的一个下跌过程,B区则是大盘的强势反弹。大单流向指标,无论其颜色是红是蓝,只要上升就是主力吸筹,下跌则是主力出货。比较A区和B区,不难发现在大盘的下跌趋势中,主力同步出货,而在大盘的上涨过程中,主力没有进货。这就是所谓的“下跌单边敏感”,即大单流向与下跌过程同步,却不随指数上升而上升,其市场含义为“主力打压市场,散户逢低买进。”这是下跌单边市的技术判据。当日最后的一个小时,大盘再次跳水,在最低点附近收盘,全天大资金流出168亿。
有趣的是,在主力积极抛售的同时,基金却在加仓。市场主力包括基金、保险、券商、私募和大小非。客观上基金掩护了其他主力离场,在天狼50的指标中,大单指标监控所有的主力,也包括基金。而基金指标只看偏股型基金,在应用上,大单指标更综合一些,比单纯的基金指标全面。但基金指标在特定的条件下又非常有用。如果仍把股市分成四季,基金仓位指标在春季和冬季非常有效。基金的入场标志着春天的来临,而冬天则是基金离场的时间。秋季基金指标不大好用。在上述机构群体中,私募掌控大盘的能力最强,其次是保险机构。券商本来应该很强,他们拥有同行业最多数量的分析师。然而,自2008年末,券商的分析师看错了方向,导致券商被轧空800点。尽管如此,券商的大盘能力也比基金强,基金经理普遍信奉巴菲特教。巴菲特教主不主张看大盘,基金经理也不敢多看。上周一,我的老岳父在我的鼓动下找银行赎回基金,结果银行的工作人员引用基金经理的观点,劝阻老人家继续持有。老人家属于标准散户思维:当多空出现分歧时,他相信多头的。其结果是6个工作日损失了8%,这两天郁闷的很。言归正传,基金在春天加仓可以信任,冬天出货必须信任,但秋天的持有却不能信任,自有股市以来,基金经理就没有正确逃过顶,这次也不应该例外。当基金开始出货时,就是股市24节气的立冬了。
当然,目前还不是冬天。所谓秋天的行情,应该是风险和机会并存的行情。在本交易日,主力的抛压逐渐减轻,看图3:
本图就不用多解释了。8月10日和11日,空头的能量逐渐减弱。尤其是8月10日,在大盘继续下行时,空头的枪声渐渐稀落,今天基本上处于停战状态。由于盘面资金没有死透,在1500亿附近运行,委托比指标也有一定的改善,大盘具备了反弹的基础。然而这只是盘后分析的结论,仅仅是指标的当前状态。技术软件没有未来的信息,就比如今晚主力们想什么,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我只能做这样的假设:如果明天(8月12日),主力暂缓一天的空头攻势,大盘就一定反弹。但是如果主力一夜醒来,明天继续跑路,则大盘还是要死。选择权不在我这里。但我有大单指标,开盘后即刻锁定主力的动向,如果主力重新出逃,则只能比他们跑得快,才能保命。
再说说主力为什么会出货。在股市中,比我聪明的专家大有人在,华夏时报总编水皮先生就是一位。水皮说:“上半年7.3万亿这样的信贷扩张规模已经是既成事实,下半年有可能再来7.3万亿吗?谁都知道不可能。”我给大家几个数据:2008年信贷增量是4.9万亿,如果今年增发10万亿,则就是去年的一倍有余,这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是宽松的不能再宽松了。但上半年已经用掉了7.3万亿,于是乎,下半年只要发2.7万亿就行了。2.7万亿是什么概念呢?2008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是2.45万亿,换言之,2009年上半年吃了太多的大鱼大肉,下半年只能吃些萝卜白菜,否则,宏观经济会因营养过剩导致糖尿病。央行知道这一点。但央行也担心市场误解,近期反复解释其主基调,承诺“适度宽松”的政策不变。或许正是因为这期间央行的话太多,反倒提醒了部分机构。这些机构何等聪明啊,找些数据一算,吓出了一身冷汗:这“适度宽松”果然有文章。
今天机构们看到了7月份的宏观数据,没出货的机构乐了。他们发现,宏观数据依旧严峻,CPI居然跌到-1.8%,这是严重通缩啊。几乎没有迟疑,这些机构的代言人立刻撰文,敦促央行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他们用数据证明,7月份数据恶化是央行7月份事实上的紧缩造成的。换句话说,部分机构试图用经济危机绑架货币政策,只要货币政策再次宽松,股市就有机会。但是,央行会在乎这些“专家观点”吗?
接下来的行情,只有足够强大的投资者才能生存。投资者需要具有足够强大的心理能力、足够精湛的短线技术和足够精确的分析工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收获和农民伯伯的秋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在这里,每一位收获财富的投资者,也同时收割了别人的性命。“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词中的八百里是一种牛。其典故来自《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骄”。炙就是烤肉。
却原来养牛终究是为了杀了吃的。牛市的基础是什么?是资金。而资金何来,当然是投资者自己带来的。这样一想就明白了。牛原来就是我们自己,杀牛,竟然是杀自己。
一时间,我呆坐在电脑前,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陈浩 2008-8-12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