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课要关注的课堂结构

(2012-03-03 17:32:55)
标签:

体育

分类: 读书笔记

评课要关注的课堂结构

                                                             ——读书摘记

一、评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所设计的比较固定的、简约化的组合方式及运作流程。课堂结构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以及各环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等。课堂教学结构是促进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不同的课堂结构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教师要力求使课堂结构、知识结构、板书结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样才有利于使学生的知识层次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创新步步升华。因此,评课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1、课堂结构主线清晰

1)课堂引入阶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引入阶段,要看教师能否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或引发认知冲突或以旧引新),以激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这是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关键。好的导入设计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阶段

教师用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接踵而至的可能就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部分,此时要看教师能否遵循注意、兴奋的延展律,趁着学生兴致正浓,进一步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运用、巩固、评价阶段

当学生对新知识基本掌握后,就会进入“运用、巩固、评价”阶段。在该阶段,要看教师能否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要看教师是否能创设巩固应用的情境,利用课堂练习、小组比赛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中去,达到巩固、应用和迁移的目的。

在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引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等纷纷进入中学课堂,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也随教学模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探究教学一般遵循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提出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知识和材料,组织学生选题、合作或独立探究,探究结果汇报和评价等。此时,要看教师在完成上述活动过程中是否创设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及其他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并研讨结果等。

2、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通常一节好课应该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的。评课时根据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重点、结构安排。应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要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的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要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自学、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 作业时间太少等现象。要计算好、中、差学生的活动时间,看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过少的现象。要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事情。

3、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在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时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评课时应考虑教师能否密切注意各种反馈信息,一旦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课堂预设结构不协调,能否及时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结构,以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结构,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灵活设计合适的知识梯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化解疑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