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高程解决办法

分类: 我说黄河 |
潼关高程解决办法
三门峡水库建设以来,由于泥沙淤积,给渭河流域造成危害,潼关高程成为关注的焦点;众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分析,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至今没有找到科学可行的解决办法。即使在潼关高程的成因上有共识,但分歧更多。到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由此可见,潼关高程问题之难。
为解决潼关高程问题,三门峡市筹划300亿,自2022开始对三门峡水库挖沙清淤。通过对潼关(8)断面数据分析,1000m3/s流量水位比2021年升高了20~50cm(参见图1)。可以肯定,潼关(6)断面变化范围必然与其相近,幅度也不会太小,这一事实说明挖沙清淤对降低潼关高程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图1
1、潼关高程的关键
潼关高程是泥沙淤积的结果,而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是水库的存在导致库区流速降低,水流带来的泥沙不能顺利排出水库。
水流流速越大,挟带的泥沙颗粒越大,而水流的流速与流量关系密切,河道中流量越大,流速越大。但在水库中就不一样了,因大坝的存在会产生壅水,壅水段比降减小,流速降低。
三门峡水库敞泄,坝前水位能充分降低,壅水最小,任何流量下库区的比降最大,流速理应最大,排沙效果最好。
若入库流量太大,因泄流能力限制,坝前会产生壅水,在这个壅水区域内的比降小,流速低,能够挟带的泥沙颗粒就小。所以在有壅水的大流量下,水流带来的大颗粒在这壅水段排不出去。而且流量越大,壅水水位越高,尖灭点越远,壅水作用越强,大颗粒泥沙越不能排出。
图2
小水时期敞泄,虽然可以消除水库壅水作用,但因流量小,流速低,不能带动这些大颗粒,所以,这些大颗粒泥沙会在洪水期的壅水末端形成一个大颗粒淤积体。洪峰流量越大,河水带来的泥沙颗粒越大,这样的大颗粒越多,粗沙淤积越厉害,这个大颗粒淤积体顶点越高。
流量增大,壅水高度增加,壅水末端上移,不能冲刷这个顶点。流量减小壅水末端会下移,但因壅水末端以上就属于河道,流速降低,
冲刷这个顶点。所以,这个大颗粒淤积体的顶点只能升高,不能降低。
洪峰过后,随着流量减小,壅水作用减小,因比降增加,洪峰期间的壅水末端以下流速增大,壅水期间淤积下来的小颗粒泥沙由小到大起动排走。当流量小到一定程度,水库不再有壅水,最终形成如图2所示的大颗粒淤积体。
这个大颗粒淤积体顶点之上河道是洪水期的河床,河床上的泥沙颗粒大。洪水过后的小水期间,水流带不动河床上的泥沙,反而以这个大颗粒淤积体顶点为侵蚀基面产生沿程淤积,潼关高程升高。大颗粒淤积体顶点之上河床抬高,潼关高程会以这个大颗粒淤积体为基础继续升高。
综上所述,实际测量到的潼关高程是由两部分泥沙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部分是“大水带不出,小水带不动”的大颗粒作用的结果;这大颗粒淤积体顶点只能升高不能降低,由此造成顶点以上河床在同量级的洪水下只能升高不能降低。
另一部分是小颗粒泥沙作用的结果;这些小颗粒在大颗粒淤积体之上淤积,造成潼关高程进一步升高。洪水到来,小颗粒被冲走,潼关河床降低,潼关高程下降。但洪水中带来的大颗粒会在大颗粒淤积体顶点及以上河道淤积,与上一次同量级的洪水相比,潼关高程又要升高。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反弹升高的关键就是这些大颗粒作用的结果。
2、降低潼关高程的方法
利用自然力量水流排沙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要利用自然力量排沙,首先必须消除坝前段的壅水。
小水敞泄不壅水,但因流量小,流速小,不能带走大颗粒。此时可以从坝前向上疏浚,形成窄深河槽,增加水深以增加流速。只要疏浚出来的窄深河道的水深大于洪水期的水深,流速就可以达到洪水期的流速,就能把洪水带来的粗大颗粒带走,大颗粒淤积体顶点降低,大颗粒淤积体以上河道的大、小颗粒排走,大颗粒淤积体后沿降低,潼关高程才能从根本上降低。
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