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2016-03-16 09:15:01)分类: 教学设计 |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崇文街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记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2、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坐井观天、掩耳盗铃)
寓言如同魔术袋,装进去的是故事,抖出来的是道理。像上面这样蕴藏着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老师和学生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寓言两则》,理解意思。
二、选择字义,理解题意
[出示]
亡:①死亡;②逃跑;③丢失;④灭亡
牢:①养牛、羊等牲畜的圈;②牢房、监狱;③牢固
学生选择“亡”和“牢”的意思。
读准多音字。
每一个小朋友都都对同桌说一说。(学生表达)
三、通读故事,会讲故事
(一)学生读课文
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1、小声读课文,把预习时勾画出的难读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故事读熟;
2、不知道意思的词语借助注释和图画理解一下。
(二)自主学习检测
1、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
2、出示句子,抽读,注意读准句中红色的轻声字、生字、多音字。
3、顺势理解“街坊”“窟窿”“结结实实”的意思。(后两个图示)
4、根据提示说说主要内容。
(三)理清顺序,学讲故事
1、讲故事是有一定顺序的。看着题目,大家先来提提问题。我们就知道故事的顺序了。
问题预设:怎么会丢羊的?丢了几次羊?怎么补牢的?后来怎么样?
2、学生读课文后互问互答。随后交流展示。
亡羊补牢
3、有了思路,可以自己练习讲故事了。出示合作学习提示: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根据板书讲这个故事给小组成员听,也可以小组合作讲,讲故事时可以配上动作。
(学生练习讲故事,小组汇报讲故事。)
四、体会寓意,延伸教育
1、故事讲成功了,养羊人的心情变化一定也清楚了。一开始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无所谓的样子,后来赶快补羊圈的时候,心里很不平静。可能怎么想呢,谁知道?
2、一个“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表扬表扬他吧!
3、这个故事流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养羊的人不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读了这个故事自然会想到自己,想到身边的人,是不是也有“亡羊补牢”的事情呢?和同桌相互交流,想一想,说一说。
4、这些都告诉我们,(出示: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学生读读记记。
五、书写生字,拓展延伸
1、寓言故事是让人变聪明的故事。推荐阅读:寓言故事四则——画蛇添足、愚公移山、杯弓蛇影、叶公好龙。
2、指导书写生字,完成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