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中游北岳恒山众道观!

标签:
道教e3北岳恒山清风明月茅山派 |
分类: 天下风光 |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号称 108峰,东西绵延 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拨2016.8米,山高为五岳之冠。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
据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四方,来到恒山,看到这里山势险峻,峰奇壁立,遂封恒山为北岳。秦始皇时,朝封天下12名山,恒山被推崇为天下第二山。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恒山巡视、祭奠。以后的历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恒山朝圣。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西汉初年,恒山就建有寺庙。现在飞石窟内的主庙,是始建于北魏,又经过唐、金、元代重修的古建筑。明、清时恒山已经寺庙群居,规模很大,人们称之为“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所剩不多。恒山,做为道教的活动场所由来已久。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
所以,恒山乃五岳之首,国语有:“恒山仙子结茅亭,雪莹苍松翠作屏,采得松花酿青酒,清风明月醉还醒。”恒山横卧于中国北部,绵延五百余里,其山水俊秀迷人,洞窟幽深莫测,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楼台殿宇,名刹宝寺,三十四洞,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恒山蛀峰之上,大小庙宇二十余处。
http://s3/middle/5f1824e3ga60a9112d4a2&690
站在恒山之下抬头远眺,只见那恒山之顶——云雾绰绕之处,相传就是真人修炼得道成仙的地方!
http://s8/middle/5f1824e3ga60a9347c817&690
上山之后,但见远处的每个道观都能在云雾和绿荫之中露出一角,似乎在向偶等招唤着什么?
http://s16/middle/5f1824e3ga60a9548d20f&690
每到一个道观,都会有许多其貌不扬的道士来劝香、算卦,令人讨嫌。到是那道观门口的几棵古松——似乎沾点仙气,已有了三分仙风道骨。
http://s5/middle/5f1824e3ga60a97c773e4&690
面壁上的摩崖石刻——不知是不是真迹?
http://s11/middle/5f1824e3ga60a9a4a3e1a&690
http://s9/middle/5f1824e3ga60a9f3d0288&690
据说是恒山上最雄伟的恒宗殿,却也被恒山云雾贪污了七分——?不见了全貌。
http://s6/middle/5f1824e3g7701102d3cc5&690
雄峙南天的恒宗殿位于恒山半山腰,于明弘治十四年,都御史刘羽奉孝宗皇帝圣旨而建。恒宗教殿的山门,正中筑有一百零三级石阶。恒宗殿石阶本应有一百零八级,这样,上应三十六天罡,下镇七十圩煞,不但降妖避邪,且照应了恒山一百零八峰之数。然而,为什么又只筑了一百零三级呢?据说恒山一百零八峰,其中包括五台山在内,因五台已辟为佛教胜地,由此便去五级。
http://s5/middle/5f1824e3ga60aa4b8d774&690
有道是——真人不露相,看来这恒山的真面目这次也是看不到了。
http://s15/middle/5f1824e3ga60aa76774ae&690
“恒山万古镇中原,唯我圣朝,追马放牛教化育人三百载。文昌六星连北斗,是真才人,雕龙绣虎光芒射九重天”。这副对联,从天文地理和人文的角度;对恒山和恒山道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恒岳志》记载:道教茅山派祖师西汉茅盈十八岁入恒山修道,后隐居于句曲山。道教恒山为“第五小洞天”。恒山自古就是道家修炼之地,历代都有人在此隐居成仙。早在汉武帝元光五年,被称为仙的“三茅真君”就在此得道成仙。
注:由于大刀等上山时都着塑料雨披,为防止照相不雅,仅摄了几张风景照而已,特此说明。
现录古诗一首,以作结尾: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