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断句、标点,趣味多

标点符号从1920年才在我国施行。此前因无标点,断句又有差别,会产生不少岐意甚至纠纷。请看:
一、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应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这是牵扯到遗产的大事。
女婿坚持: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应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实际上老翁的意思是: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产应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某财主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写了一张如上所述,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财主自然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惊呼:“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财主和先生各执一词。
三、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此句可作如下标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陈述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疑问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问答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另一种问答句)
这句话断句并加标点后可做独幕剧。
仆人问:“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主人:“下雨天留客天,留人?(自忖后)——不留!”
客人反叽道:“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并做出欲走状)
无奈,主人只好把客人留下。
四、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媒人用上句话为小伙介绍一女做妻。小伙子见字理解为: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便欣然同意。娶来后却是: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按现在讲就是:漆黑的皮肤、秃子、麻脸、瘸腿,长得还周正的女人。实际就是:秃子、麻子、瘸子,皮肤黝黑,五官还周正的女人。
五、新年好晦气少不了官司今年了完了养猪养成象老鼠只只死做酒缸缸好做醋瓮瓮酸
传说,有个靠酿酒、养猪发家的财主官司缠身,没完没了,很烦恼;儿子又天生愚钝。新年将至,财主请人写了上述贺词,本来是:“新年好,晦气少,不了官司今年了完了,养猪养成象,老鼠只只死,做酒缸缸好,做醋瓮瓮酸。”不学无术的儿子把这没有标点的贺词,胡乱断句,最后竟念成了地地道道的“祸词”。于是成了:“新年好晦气,少不了官司,今年了完了,养猪养成象(像)老鼠,只只死,做酒缸缸好做醋,瓮瓮酸!”话音还未落,财主已背过气去……。
此外,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诗《清明》,脍炙人口,长期以来为后人传诵。全诗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既是七言诗,不点标点,也当吟诵无误。后人却大刀阔斧,重新断句并用了不同的标点,遂产生以下六种变化:
(一)变为词二首:
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变为散文小品
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变为短剧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变为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幕启)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博友阳光老女又提供如下一话六意思:
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教授王蔚有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意辨析》,文章说,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言,如果不考虑说话人的思想,仅从句读方面考虑,且句意完整,可能有6种标示方法: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民可使,由之不可,知之。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六种句读,六种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