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09-04-06 21:30:15)
标签:

杂谈

分类: 经天纬地—教学篇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授课人:王振宏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两部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图形来展示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并涉及各类插图达20多幅.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利用地图,比较说明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点.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和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4.具有在地形图上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海拔、 等高线地形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地图册

教学方法

  讲解法、自学探究法、课件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点击课件,展示图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景观图.

(讲述)由图片可知,地球表面的陆地,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各种各样的地形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地图上认识、辨别它们呢?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古代的地形图,我们来看看我们古代人民是如何来绘制当时的地形图.

[教师活动]点击课件,展示图片:古地形图

(过渡)今天,人们又是如何绘制地形图,在地图上表示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呢?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1.示意图(板书)

(课件展示)课本第24页图2.10"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让学生观察对凌云山和张镇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凌云山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凌云山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824米,这叫做凌云山的海拔高度.那么,张镇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站在张镇上看凌云山的高度又是多少?

(课件展示)鼠标点击凌云山相对于张镇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凌云山相对于张镇的520米的垂直距离,就是凌云山相对于张镇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824米、304米表示的是海拔,52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如何表述(学生讨论,板书小结)       

2.概念(板书)

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计算[学生活动]

(课件展示)说出A地和B地的海拔及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过渡)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刚才我们所见到的五种地形形态,你能分辨它们吗

4.五种基本地形(板书)

[学生活动]点击鼠标,学生抢答地形类型;阅读第24页课本文字,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举例

山地

较高(>5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喜马拉雅山

高原

较高(>500米)

坦荡,起伏不大

青藏高原

平原

很低(<200米)

平坦广阔

东北高原

丘陵

较低(<500米)

相对高度不大,坡度和缓

江南丘陵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设问过渡)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1.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板书)

(课件演示,教师讲解)在地形的不同高度处作三个切面;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地形的不同高度处形成了不同的切口;这些不同的切口是一些封闭的曲线;把这些封闭的曲线放在纸上就是等高线.

(引导板书)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得出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的概念。

2.概念(板书)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伏的地图

等深线: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并对照山体地形思考: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的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讨论归纳)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系稀疏,坡度缓。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的数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山地的高低,疏密的状况,可以辨别山地坡度的陡缓。但是,山地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如山峰、山谷、陡崖等,它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呢?应该如何辨认它们呢?

3.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板书)

(课件展示)“不同地表形态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观察不同部分的名称位置已以及表示它们的等高线的特点,即辨别其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归纳)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给予评价,并一边点击闪动各个部位,一边分析,一边归纳.

山峰: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呈封闭的曲线,数值内大外小.

山脊:山岭的顶部,呈线状延伸,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也呈线状延伸.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类似马鞍,因此得名.由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又称峭壁.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2课 <wbr>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4.闯关训练

练习一

练习二

(三)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复述要点,强调海拔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两个重点.

(四)活动与探究

观察并制作等高线地形模(课后制作).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地 

 

第2课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1.      示意图

2.      概念

3.      计算

4.      五种基本地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2.概念

3.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4.闯关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